首页 大宛第一女宰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陆秋白又道:“那为何不将价格调整高一些,也好多些盈利,如此方才那样的商税不就交得上了吗?”

那老板连连叹气:“客官有所不知,咱们这呐,这定价都是由官府管控定夺的,我们哪能随意调整呢?”

陆秋白更不解了:“既然如此,那你们这里的营业额应当是有定数的,为何税收却与这定价如此不符呢?”

老板摇摇头:“我们这里的税收说白了相当于就是铺子的租金,所有的铺子都是官府管控的,税收是定额的,价格也是定好的,我们能做的就仅仅是争取更多的生意,以此来增加收入。”

陆秋白喃喃道:“所有的铺子都是官府的?”

这就很是奇怪了,虽然说士农工商,但商道无疑也是一国命脉,大俞并未对商道管控如此之严苛,为何此地偏偏如此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要上任咯,开启新地图~

第47章 栉风沐雨(十)

陆秋白还待继续追问,然而老板却说不出更多所以然来,她也只好暂且作罢。

定好房间之后,陆秋白才回到马车旁,告知姜林已经定好住处的事情。

客栈价格虽然比较低,但是屋内的陈设和服务却是一点都不输别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算是待客十分优厚。

除却客栈住宿这一点外,陆秋白发现食肆也是如此。

她们之前途径的地方,一碗普通的二两阳春面少说也要十文钱,多的大概十三文,而此地的却仅仅只需六文,份量也不见少。

若说是此地地处偏僻所以物价低廉,可也并不见得。

陆秋白观察过一番,这里水路发达,商贸繁盛,尤其是小摊小贩尤其地多,做什么生意的都有,南来北往之人想必也不少。

既然是人口往来之地,按理说商者逐利,虽也有薄利多销一说,但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也不应当与别处相差这么多,何况这都是最平常的吃住方面。

若是此地盛产的产物比别处便宜一大截也就罢了,可是吃住方面没道理无缘无故就这般低廉。

看来之前那位老板所说官府管控价格确有其事,并且这个管控的力度比她想象中更加严格。

不过按理来说,衣食住行这样的日常所需方面定价低廉,于普通百姓而言也并非坏事,最起码对于囊中羞涩之人而言,同样的银钱,在别处只能生活一个月,在此地或许能多生活一倍之久。

不过陆秋白总觉得这事透着一股不对劲,但具体哪里不对又暂且说不上来。

姜林见她眉头紧锁,一脸沉思,听她说过一番疑惑之后,点出一个核心问题:“花费虽低,那她们的收入呢?”

陆秋白这才恍然大悟:“你说得对,如果正如我猜测的那般,各行各业都是如此,那是不是说明,相应地,各行各业的整体收入其实也都更加的低?”

“只是如此一来,又有什么好处呢?”

陆秋白想起之前客栈老板那里相对高昂的商税,转头看向食肆的老板,是不是这里商税也是如此高呢?

趁着伙计把做好的面端过来的空档,陆秋白见她们现在不忙,就顺势拦住伙计问过一句:“你们这里的面怎么比别处便宜这么多?你们这一碗面还能挣钱吗?”

伙计大大方方道:“能的能的,只是挣得少些。”

陆秋白又问:“为何不把价格略略提一些,这样不是能挣更多吗?”

伙计又道:“客官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物价都是有定数的,价格是不能擅自做主提高。”

陆秋白状作惊讶道:“哦?那你们这收入交过税后还能维持生活吗?”

伙计乐呵呵道:“自然是可以的,您甭看我们这摊子这么小,实际上一天的流水也不少了,老板只雇了我一个帮手,还能有所补贴,自然是能有赚头的。”

陆秋白敏锐地抓到其中一个关键词:“补贴?什么补贴?”

伙计笑道:“自然是官府给的补贴,我是外乡人,迁徙到此的,这里的县令规定了,每家商铺每雇佣一个外乡人,前三年每年都可得十两的银钱补贴,故而也算是有得赚。”

这会忽然过来几个客人,伙计连忙道:“客人您看,我这又有活了,您先吃着,我先去忙?”

陆秋白自然放人离去,思忖道:“看来这里的县令治理有方,这些政令看上去,都是惠民的。”

“只是不知那客栈老板为何会交不起商税?难道是经营无方吗?”

“可你我昨日住过一晚,这看上去也并不像经营不善的样子啊。”

姜林听她问过话,也思量道:“或许症结不在这些政令如何,而是在于施行这些政令的人呢?”

“从广泛的范围来看,根据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它们确实都是于民有利的,虽然仍然有一些瑕疵之处,但大体来看,这里还是一个十分宜居的地方。”

“不过既然这些政令如此惠民,为何仅仅只在这一县之内?政绩若佳,应该会引来朝廷的更大范围施行才对。”

陆秋白也顺着她的思路捋下来,发现这确实是一大疑点:“也许这县令是刚来不久呢?”

说完又觉得不对:“若是县令刚来,是如何做到县衙上下这般上行下效的呢?”

看这县内井然有序,政令贯彻的模样,如今这位县令上任施行新令少说应该也有一两年。

每一年朝廷都会有政绩考核,没道理未曾在朝中激起一星半点的水花。再说了,县令真的有这么大的权利不按律法行事,擅自更改治下的税收比例和模式吗?

陆秋白心中有疑,但碍于此处并非阳州地界,且不论她还没有就任,哪怕她到任了,这里也不在她的职权范围之内,跨州管事,只怕是有些逾越。

或许可以把这里的情况直接告知州府,或是只递京城?

但正如姜林方才所言,她还不能确认这些政令就仅仅只是这一县之长自作主张而已,贸然上告,只怕不太好。

思考一番之后,陆秋白决定将此地的所见所闻暂且记录下来,以待日后留用。

现在她还想另外去拜访一番这里的县令,或许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各种情况和缘由。

不过临到官府门前才被告知,她们的县令最近去往州府述职,并不在县中,需得至少八日后方归。

算算时日,她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在此逗留,最多两日就要启程继续赶路,否则将会误了上任之期。

陆秋白只好暂时放弃探究此事,尽可能地从她们这些日接触的商贩口中了解更多信息之后,汇总整理一番写信给京中一位在户部任职的同科询问,想了解一番这种政令的利弊究竟如何,看其中是否有一些是自己并未想到的。

离开靖安县,再向南行数百里,二人才终于到达阳州地界,不过距离州府尚且还有一段距离。

阳州境内又是另一番光景。

此时正值仲夏,按理说已经过了春耕之季,却见一路上还有不少田地荒芜着,陆秋白观其模样,应当都是良田,却不知为何无人耕种。

想起出发前在京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阳州的基本情况,她记得去年的卷宗明明白白写着阳州曾因洪涝闹过一阵子饥荒,既然如此,此地官府今年应该竭力鼓励耕作、填充粮仓才对,为何今年却是这番模样?

难道是耕作人手不够的缘故?

直至向城镇多行一段路,才渐渐看得见田垄之间几道依稀在劳作的身影,只有小腿肚高的秧苗稀稀拉拉,虽然整齐,但总觉着不甚繁茂。

第48章 栉风沐雨(十一)

若是细看,便能发现这些零星几个劳作的身影都是妇人,她们身着朴素的麻衣,头上系着汗巾,袖子和裤腿高高挽起,肤色黝黑,一看便知是常年在外劳作的模样。

陆秋白望着广袤无际的平原,翠绿的田野盈满她的视线,只有远处零星几座山丘,足见这里地势开阔平整,确是适宜耕作的好地方。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