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位UP带不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4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原因无他——这人的入部申请,写得实在是太嚣张了些。

新媒体部门和其他学生组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日常工作需要与宣传、组织部门配合,负责大大小小校内活动的实时报道,一般院级的小活动会由院上的新媒体部门自己负责,但类似于军训、校迎新会、各类校园大赛的这些重大活动,就得由校级的新媒体部门出面负责了。

活动前的宣传、活动中的拍摄、活动后的整理,并把所有内容最终呈现在学校官方网站上——这些繁琐的事情,都得有他们的参与。

所以相应的,“会门手艺”就成了部门成员必须具有的素质要求。

网站的制作与设计、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官方号的宣传管理、摄影摄像设备的使用、以及图片影像处理软件的运用等等,这些技能里只要会一门,就相当于有了一块加入部门的敲门砖。

院级的或许条件没那么严,但校级的一定非常严苛,面试都有二轮,首先就得把能够证明自己“手艺”的相关资料和入部申请表一起发送到部门工作邮箱里,初筛过了,再通知二轮面试。

姚暑雨还顶着“新生”帽子的时候,做人勉强还算谦虚。

——他的入部申请表,是投递给他们理学院新媒体部门的,并没有一来就往校上递。

有点真本事的人不多,年年都被校上部门一锅端了,底下的院级为了凑够人头,只能自降门槛,“擅长摄影”的要求变成了“爱好摄影”,“精于图片处理技术”的要求也变成了“平时爱用美图秀秀”,可该走的形式还是要走,人家招募简章上明确写着:填写入部申请需附上个人相关资料或作品。

但这个新生姚暑雨谦虚得实在有些勉强,他在申请表“相关资料与作品”那栏就只潇潇洒洒地写了一句话——

“详情请登录FireUP视频弹幕网,搜索ID姚总。”

当时负责初筛的师兄嗤笑一声,揣着“我倒要看看这人搞什么名堂”的心情,登了F站,戳进了“姚总”的个人主页。

……从此他就以师兄的身份,成为了这位坐拥五百万粉丝的UP主的小迷弟。

这事没传多久就在部门里传了个遍,二轮面试最终名单都还没定下来,就已经炸出了一大票的“五百万分之一”。

十个人里头就有一半看过他的视频。

后来姚暑雨就被他这群还没见过面的小粉丝儿坑进了校上的新媒体部门。

倒不是院里上赶着要把姚暑雨往校上送,他们巴不得姚暑雨留在院里,但是好不容易捞到个人才,还是个大网红,怎么着也得在校级部员面前得瑟一下不是?

一得瑟就坏事儿了,大三的部长亲自请示了协助管理的老师,把人直接调到了校上。

院里的部员们:“……”

姚暑雨不知道这里头还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只是在收到一封校级新媒体部门二轮面试通知邮件的时候,有一点点懵逼。

……人人都要网上冲浪的时代,说马甲果然比说大名还好使。

他才在校上的部门里混迹了半学期,大一下半期,学校就敢把录制校庆宣传片这种艰巨的任务扔给他负责。

学校的地皮还没踩得多热乎,倒是先把宣传组织部负责老师的心给暖热乎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