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谢允青愤愤地想:不怪这些年他奶身为正房太太都当不了家,做不了主,而他娘也拢不住他爹的心——她们为人说话处事的水平真的是差他大伯母和尚儿媳妇太远了!
近三年得老太爷的言传身教,谢允青的眼光见识着实增长了不少。
起码现谢允青已经知道老太爷和他爷偏心他大伯一房人不是全因为嫡长,而是他们的为人处事确是较他们都强。
别的不说,只这回谢尚在看到自身不足后能坚持先补漏不下场,把风头让给他们,就叫他服气——无论基础还是文采,谢尚原本都强他们太多。
虽说文无第二,但当差距大到一定程度,还若只一味的不服,那便就不是自尊自信,而是自寻其辱了。
谢允青也想似谢尚准备充足了再下场,奈何形势不由人——谢尚是不屑跟他争,但其他的兄弟却无不想跟他争,然后替了他上位。
三月三,谢尚进小黑屋的那天,红枣收到了张乙和田树林联名写来的京中《中馈录》售罄的信。
对于二十天卖完两千本书,红枣有点出乎意料——一场会试也才四五千人,而她年前也已写信嘱咐张乙在甘回斋上市方便面、麦片、芝麻糊等快捷食物。
一般的举子买了《中馈录》也没地做方便面,倒是直接买现成的核算。
不过能卖出去是好事,红枣转念便让陆虎搁府城也上市新版《中馈录》——府试、院试虽都只考一天,但考生们备考的心却是与会试的举子们无异。
拿三本新版《中馈录》,红枣趁晚省的时候拿去天香园送给谢允芳、谢允怡的媳妇尤氏和范氏。谢允青的媳妇姜氏还在做月子,打算给谢允青的那本红枣便给了鲁氏。
四房的李氏见状便道:“尚儿媳妇,先你给的一本《中馈录》你歆儿妹子便爱的跟什么似的——说书里列出来的菜谱子比我教的清楚。她听我的话不明白,但看了书就全然都清楚了!”
“你现既新出了《中馈录》倒是再给你歆儿妹子一本吧,这样即便你歆儿妹子今后出了门,也能念着你的好!”
一本书而已,何况李氏还说了这么一大串恭维话,红枣自是答应。
谢馥儿和谢歆儿一般年岁,都是今年出门,鲁氏得李氏提醒便跟着替谢馥儿讨了一本。
五房赵氏的女儿谢沁儿年岁还小,但她不甘落后,也跟着讨了一本。
于是红枣送出去三本,又许出去三本,回院后自让小丫头把书送去不提。
“又出一本《中馈录》?”隆庆帝看着李顺拿来的新《中馈录》奇怪道:“这本跟前面一本有什么区别?看着封面都是一样!”
李顺:“陛下,这新出的一本比上一本多了两章。陛下,您看——”
说着话,李顺翻开了书,然后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
隆庆帝听后忍不住笑了。
“谢翰林这个儿媳妇,”隆庆帝点头道:“倒是会想。新加的两章‘孝亲饮食’和‘科场饮食’都是发前人未发之思。”
“朕早说过谢李氏是世间少有的孝女孝妇,现看她新补这章‘孝亲饮食’必是她看贫家老病之人饮食不周有感而得——难得是她并不似一般人只发批评感怀,而是能提出简易可行的法子。”
“这就出奇可贵了!”
李顺叹服:“陛下圣明!”
隆庆帝翻翻书,忽又想起一事,问道:“先《雉水谢氏中馈录》刚出来的时候,我听说咱们朝里不少诰命也打算写她们家乡的《中馈录》。现她们都还在写吗?”
李顺脑门开始出汗:“不少还在写,甚至已有好几家都写好准备刻印了,只甘回斋这新本《中馈录》出来后,是不是还接着印,臣这就去查!”
隆庆帝笑:“其实这是好事。若不是看了谢李氏这本《中馈录》,朕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雉水县竟有这许多美食,而朕富有四海,有一千五百个县。若每县都出一本《中馈录》,便是一千五百本,这得是多少美食?”
隆庆帝被自己描绘的场景震惊住了——憧憬了好一会儿才和李顺道:“县令不是都要汇编县志吗?以后让县令把他们当地的风味都记到县志里去!”
李顺苦笑:“陛下,君子远庖厨!”
隆庆帝颇为可惜地叹了口气:“朕知道,朕不过说说而已。不然,一准地被御史抬着棺材来死谏。”
“现朕就指望诰命们能多写几本来!”
皇生艰难啊!隆庆帝叹息:可叹他富有四海,却不能尝尽天下风味。
第379章 岁月静好(十四岁的五月初四)
去年年底谢子安因为三年考核全优,官升了一级,成了从六品的修撰。
今年开春谢子安又被点为会试同考官——将比全天下的举子还早一天被关进了贡院。
会试考官外面听着威风,其实是个苦差。似考生每考完三天还能被放回家休息一晚睡一觉,且考完三场就没事儿了,而考官陪考完后还得没日没夜地阅卷、发榜——其间一律不许归家、不许传递,饭食也是每天规定的几样,然后一连吃一个多月。
细究起来,这考官们受的罪啊其实比考生还多——翰林们的清贵是真的拿清苦换来的。
和考生们一样,考官们的行李进贡院也是要经过官差搜拣的。
入口处碰到同榜探花马英,彼此拱手问过好。马英笑道:“谢老弟,往年吃了不少你家的方便面、芝麻糊,今年你也尝尝我家做的芝麻核桃粉,看看味道比你家的如何?”
谢子安忍不住笑:“一定,一定!”
……
发卷的时候,谢子安和马英一起站在考号前看官差发卷,嗅到空气中浓郁的芝麻核桃香,马英轻声笑道:“看来今年不止咱们考官吃芝麻核桃粉,举子们也都在吃芝麻核桃粉了。”
“太医们说这芝麻核桃粉有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之功效,倒是期待这次大比能多得几篇佳作!”
枯燥辛苦的阅卷时候,每晚收工前考官们都要不顾辛劳的交流一回当天看到的美文佳句——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管的考棚里出的才子为荣。
这是考官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说文人相轻的,一定没有见过翰林们为国取材的阅卷评判场面。
谢子安闻言颔首道:“但愿如此!”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