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回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孝庄临走之时曾经嘱咐康熙, 她既不想惊扰太宗,又舍不得康熙父子, 所以不必将她带去盛京同皇太极合葬, 只要葬在和顺治皇帝最近的地方便好。

康熙直接命人将孝庄生前所居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了,再原样迁到昌瑞山下,以“暂安奉殿”命名, 将孝庄安葬在里面。

不过短短几句吩咐, 便叫殷陶浮想联翩,脑补出了一出关于孝庄、皇太极、海兰珠、多尔衮、顺治帝等人的情感大戏。

殷陶前往东陵安奉殿守陵后, 一待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好在舒怡生产之时恰逢新年, 他回京待了半个多月, 得以跟妻儿碰了个面。

舒怡这一胎生下了一个小阿哥, 洗三礼那天, 康熙赐名弘晏。

晏字同安字一样, 都有“安定,安乐”的意思,殷陶对于康熙给一双儿女赐的名字都很喜欢。

不知道康熙是不是感念他替自己过来守陵祈福的缘故, 殷陶虽然人不在京城, 份例却跟上来了, 已经享受到了郡王的待遇, 就连福晋寄过来的信中也曾提到, 府上的供给也同往日不一般了, 自从殷陶走后有了质和量的飞升。

殷陶只是光头阿哥, 虽然这几年和九爷合伙赚了不少钱,想吃什么可以自己购置,但是内务府那边还是不买账, 份例还是那个份例, 多一毛钱都不给的那种。

也不能说内务府刻板,毕竟他这几年是真正的赋闲,在京中混得一般,基本跟五爷、七爷一个水准,比十爷都差老远呢,更别说十三十四了。

可能看出来了他没有站队的意思,自从出宫建府后,太子也不大找他了,直郡王更是眼里看不见他。

殷陶隐隐感觉四哥要开始介入争位了,但一向求稳的四爷还在蛰伏期间,并不冒头,既不主动贴太子,也不主动贴康熙,更是远远地躲开直郡王,倒是没事经常拉着殷陶种地。

毕竟十三现在跟着太子忙得很,不能陪四爷种地,殷陶便被拉了壮丁。

殷陶觉得种地也不错,挺修身养性的。为了用实际行动响应四大爷的号召,殷陶又在自己后院开了一块地——因为弘晖等人经常过来玩,殷陶便把课外活动时间加了种地一项。

四爷知道了很高兴,觉得十二弟这个培养孩子的法子很是不错。

但他后院侧妾侍太多,没什么空地弄来种菜,表示十分遗憾,正好十二弟补了这个不足。

而十三依然站在太子那边。

太子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十三跟他这么多年为得是什么。

对于八公主出嫁一事,太子很是上心,给了六万两的压箱底银子不说,听说十三想叫妹妹带医女和大夫过去,想在归化城里建房子,太子求了康熙给公主带了好的医女和医官,选了住址,并且请了旨意,叫十三可以亲自送嫁。

十三是最重义气的人,太子这份情,十三记在了心里,明明知道现在太子不比以往,但还是坚定地站在了太子这边。

殷陶也终于明白太子当初借了那么多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这年头,养小弟的也不容易。

今年年初时候,托合齐还曾来过皇陵一次,说是这几天正好休沐,过来看看他,还有件事要请十二阿哥帮忙拿拿主意。

能叫托合齐巴巴儿跑来皇陵询问的一定不是小事。

殷陶示意托合齐但说无妨。

托合齐倒是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是自己掌握了三爷开始夺嫡的证据,询问殷陶三爷是个怎么样的人,依着三爷的性子会不会有夺嫡的想法?这个消息是否可靠?会不会是对手放出的烟雾丨弹,用来迷惑人的。

毕竟他作为步兵统领,不能给皇上弄些虚假信息,也不能弄一堆似是而非的信息叫皇上自己甄别,一定要真实且有效,如果拿不准是否真实,倒还不如不弄。

除了对于信息的判别外,托合齐还想问十二阿哥是不是跟三爷关系不错,毕竟以前定嫔和荣妃都住在钟粹宫里,若是关系不错的话,那他也愿意卖给荣妃和三爷一个人情,放他们一马。

殷陶这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舅舅的差事,果然跟明朝锦衣卫差不多,对于京城的皇子和百官有监察作用。

殷陶记得历史上三爷的确是有夺位的,直觉这个消息会是真的。

只是殷陶觉得有些好奇,一直跟在太子身边一心向文的三爷为什么会突然有了夺位的念头?是不是看直郡王当大哥很爽,自己也想当一当,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但听了托合齐的说法,仿佛三爷夺嫡夺得有些不伦不类,没有拉拢群臣,也没有串联兄弟,只是带着一群文人在那里瞎弄。

殷陶想了想,对托合齐道:“依着三哥那个性子,也弄不出什么大名堂来,还是算了吧。毕竟我跟三哥关系一向不错,从前在阿哥所读书时候,三爷也一直很照顾我。”

既然十二阿哥说他和三爷关系不错,托合齐便歇了给康熙通风报信的念头,这事就算结了。

送走托合齐后,殷陶稍稍盘算了一下,如今京城主要有四股势力在夺嫡——直郡王、太子、三爷、四爷。

除此之外,还有隐藏在直郡王下头的八爷。

这京城的水也够混的。

康熙倒是没有忘记他这个还在守皇陵的儿子,时不时地就叫内务府送一些稀罕的吃食来。

皇陵的那几个厨子如今练出了一手的好素菜,并且每每看到十二爷都会一阵儿狂喜——自从这位贵人来了,皇陵伙食水准直线上升,十二爷一个人才能用多少饭?加上身边伺候的人也就能用个五分之一,剩下的可就便宜他们了。

不光伙食,就连衣服、炭火、例银等各种份例都上来了,故而这些人对待殷陶态度好得不像话,殷勤到不行,恨不能把十二皇子供起来,求他在这里多待上一些时日。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一个看起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秋日清晨,殷陶捧着厨房新做的盖浇饭自顾自发呆之时,外头钟原来报,五爷来了。

五爷是奉了康熙的旨意来接他的。

殷陶见到五爷心中欢喜,短暂的寒暄过后,他给五爷执壶沏了新茶,招呼五爷坐了下来:“五哥且稍等,容我收拾一下箱笼,稍后出发。”

五爷倒是不着急,他慢悠悠地坐了下来,对着殷陶叹了一声:“十二弟还不知道吧?”

“什么?”

“京里出大事了。”

“怎么了?”

“太子已经整整两个月不见人影了。”

殷陶只觉得心跳都漏了一拍:“十三呢?”

“我不知道。”五爷摇了摇头,“皇阿玛七月去塞上之时,只叫了老大、太子和十三、十四和几个小的跟着,我们几个都没有带。之后……小十八便殁了,老爷子带着人紧赶慢赶回来,从木兰围场抵京后,太子和十三就一直都没有露面。就在前几日,太子爷被皇阿玛转移到了咸安宫里,但一直没有松口说出什么讲究来……哎……”

真不知这一场闹剧会如何收场。

“五哥且稍等。”殷陶定了定神,又不自觉地把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我这就去收拾行李,咱们尽快回京。”

= =

骑了四个小时的马抵达京城后,殷陶的第一站还是要去乾清宫跟康熙报道。

不知是不是低下几个儿子太过不省心的缘故,不过短短一年多不见,康熙就肉眼可见的苍老了许多。

殷陶一个恍惚,记得自己刚穿越过来没多久之时,正逢太后生辰,阖宫的嫔妃、皇子们都去给太后祝寿。

他和康熙就是在那一天第一次正式见面。

那时的康熙只有三十几岁,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来到宁寿宫中,一身绛色龙袍,高大威武,丰神俊朗。

一转眼也有二十多年了,他都娶亲生子了,也难怪康熙变老。

康熙招呼他坐过来,给他上了喜欢吃的牛乳和点心,陪着他聊了聊这一年多的守孝心得,却丝毫没有提及太子和十三的事情。

从乾清宫出来以后,殷陶又去了宁寿宫中拜见太后。

和康熙面上平和骨子里却泛着疲惫不同,太后似乎过得不错,见了殷陶心情大好,笑吟吟地招呼殷陶过来坐坐。

太后根本不知道太子和十三的事情,估计是康熙发话了,宁寿宫里瞒她得很紧,导致太后到现在还不知道事态严重。

一路回京之时,殷陶听五爷提起,因着苏麻喇姑的过逝,太后也消沉了好一阵子,从康熙四十六年起,身子便断断续续的不好。

去年春天,七哥患了重病在南苑调养之时,康熙便下了明旨,不许任何人在太后面前提到七爷病情,只要太后问起来便说已经痊愈。

这次太子和十三的事情,想来康熙还是选择瞒着太后。

毕竟苏麻喇姑刚刚过逝不久,太后若是因着废太子之事急火攻心,一个不好也栽过去,康熙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