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至尊嫡女:废材三小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二太太不见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们心里各揣着自己的想法,走到河边的一个小贩面前,选起了河灯。

河灯有各式各样的样式,有小船的造型、莲花的造型、灯笼的造型……

叶珑仪四个人选了莲花状的河灯,在河灯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蜡烛,点燃这个蜡烛之后,让河灯随着河流漂向远方。

叶珑仪站在河边上双手合十闭眼祈祷苏晗能够平安回来,直到那河灯不见了踪迹叶珑仪方才离开。

一行了又跑去放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

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

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东山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

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作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

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孔明灯上一般是写祝福以及祈愿,但叶珑仪只是在孔明灯上面写了两个字,“苏晗”。

放完孔明灯,四人觉得有些乏了便商量着回府休息了,刚走到桥上远处传来一阵像是爆炸一样的声音,接着一团团的火球窜到了半空中。

这些火球越升越高,几秒之后那火球便炸裂开来,在空中开出了一朵花来。

“哇,放烟花了!”也不知是谁叫喊了一声,很多人都停下了脚步驻足观望,烟花一朵一朵的在空中绽放。

烟花与孔明灯一起绽放再空中煞是好看,叶珑仪心想:“此情此景,让人忍不住想念苏晗了,若是能让他和我二人一起站在这桥上看这满天的烟花与孔明灯,多好。”

叶妙仪此刻心里也思绪万千,她在想念定王,想念那天满天的萤火虫,星光和月光一起照耀着大地,她和定王一起躺在屋脊上看那满天的星斗……

继而又摸了摸自己鼓起得肚子,肚子里的宝宝恰好在她肚子里翻了个身,叶妙仪掩面幸福的笑了笑。

也不知道这孩子是男是女,将来生出来是像定王还是像自己呢,希望他的性格能和定王一样,并且和自己一样能够精通琴棋书画。

这孩子从又来到现在还没有取名字呢,刚想咬张口问叶珑仪的时候,忽然才发觉放烟花的声音已经停了下来。

身边突然传来小桃的惊叫声:“不好了,不好了,二太太不见了!”

叶珑仪眼尖,伸手指着远处:“在那儿!是刚才抢乞丐钱的那个土匪,快抓住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