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长江之水,滚滚向前,没有人可以阻止。
大巴山曾经阻挡在他的面前,却挡不住流水的冲刷侵蚀,最终形成了三峡。
听到刘协这些话,张松显然格外兴奋。
他能感觉到,刘协对益州没有歧视,也没有因为他的相貌而虚以委蛇。
这是一个真正胸怀天下的天子,一个不以貌取人的明君。
刘焉、刘璋父子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张松也将自己的方案和盘托出。
既然是交融,就应该是双向的。
一是派儒生进入边远地区,推行教化,让更多的百姓子弟能够接触文明,知道外面有更大的世界,不受其他人的蒙蔽;二是将各地的优秀人才纳入朝廷的系统,让他们有机会到各地做官、游历,增广见闻。
交往多了,闭塞自然会打开。
总的来说,张松的方案并无新鲜之处,与文翁的教化有相似之处。
若说区别,只在于他是双向的,而且更近一步。
文翁当政时,益州的基础还很薄弱,只能吸引中原文明,无法输出。如今的益州今非昔比,已经可以向外输出人才了。
张松说的是益州南部诸郡,但他要代表的却是整个益州,或者说,是以成都为中心的益州腹地的利益。
他们急切的想融入朝廷,甚至愿意做教化益州南部的急先锋。
将来能够进入益州南部山区的,肯定还是益州北地的士子为主。
刘协理解这一点,也乐见其成。
他也早就有这个想法。
要想边远地区融入华夏文明,支持朝廷,自然要相应的给一些优待。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这会挤压中原地区士族的利益,毕竟官职总数是有限的,边远地区的人多一些,中原地区的人就会少一些。
但现在不同,观念改革使人才分流成为可能,制度改革则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可以在不伤害中原人的情况下,招揽更多的边远地区人才进入系统,扩大统治基础。
刘协与张松一拍即合,相谈甚欢。
——
张松回到司徒府,带着天子的手诏。
杨彪多少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天子会留下张松,留在身边做个尚书或者侍中。
但他不反对这个安排,司徒府的确需要人,更准确的说,是需要人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