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道天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50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可是如此一来,对当地人才是不是公平?如果统一拟题,异地任职,他们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听了杨彪提供的反馈后,刘协也有点头疼。

程序公平还是结果公平,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统一答案,二十一世纪都是争论不下的难题。在这样的问题上,他并不比杨彪更擅长。

反复商量后,他提出了一个想法:选两个州试行。五年之后,看哪个方案的综合效果好,再推广哪个方案。

他还提出了两个备选州:冀州和荆州。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理性萌芽

刘协之所以选荆州和冀州作为试点,是因为这两个州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户口多,经济实力强。治理成果对朝廷财政的影响权重大。

二是这两个州的大族经过几次清洗,实力大减,推行新政的阻力小。能够参加分科选士的大多是接受教化之后的新生力量,对朝廷的向心力更强。

此外,冀州有他安排的杜畿、诸葛亮、曹昂等一众少壮派官员,荆州则由他亲自坐镇,还是开发的重点。如果有人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难度更大。在这两个州试行,干扰最少。

杨彪仔细考虑后,建议加上凉州。

在西域商路畅通,朝廷又有意西征的背景下,凉州的意义越发凸显。凉州又是推行教化最早的州,积累了不少人力,在凉州推行新政,也是给这些人才安排出路,避免出现浪费,有利于将凉州变成西进的稳定基地。

不出意外的话,西征的主力还是以凉州为主的幽并凉三州良家子。

刘协接受了这个建议,让杨彪去拟定具体的条文。

考虑到最近司徒府的负担日益加重,为了避免杨彪过于劳累,刘协与杨彪商量,在司徒府设立五长史,各负责数州的具体事务。

尚书台同样做出调整,安排十三位尚书与司徒府进行对接,每个尚书负责一州,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核、验证,以及文书的收藏。

为此增加的职位,则用来安排刚刚归附的荆州、益州官员、才俊。

其中刘先被委任为北长史,秩千石,负责幽、并、冀三州事务,以酬其说降江南四郡之功。广汉人郑度被委任为南长史,负责荆、扬、交三州事务。

益州称臣,广汉人支持最大,受益也最多。

除了郑度被委任司徒府南长史之外,还有秦宓、王累等数人得到朝廷任职。

随着诏书发布,益州人陆续得到任命,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得到了巨大的缓解,转而化为投入新工作的巨大热情。

一大批年轻人加入讲武堂或禁军,黄权、严颜、张任等人都名列其中。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