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韩融这样的前辈出面调停,刘杨等人就算有意见,也没那么强的底气。
“文若啊,你说得对,这种事还是由前辈出面比较合适,你太年轻了,镇不住局面。”
荀彧抚须而笑。解决了一个心头难题,他的心情也跟着轻松了不少。若不是钟繇那一句四长之后,他还真想不起来韩融。
毕竟韩融因病致仕之后,已经有七八年没有露面。
荀彧挥挥手,示意陈群、荀俣别跟着,他与钟繇拱着手,不紧不慢地沿着田垄向前走。
“这次除了上计,还有什么想法?天子在江南,只是上计的话,你未必见得到他。”
钟繇收起笑容。“我来找你,正是想问问你的意见。我已过半百,又曾有过一次错误,还能得到天子欢心吗?”
荀彧笑了,转头看看钟繇,胸有成竹。“我大胆预测一下,天子看到你的名字,一定会有诏书给你。你不用担心太多,将这几年的得失梳理一下,如实向天子汇报就是。”
“当真?”钟繇又惊又喜。
“天子最喜欢的就是你们这种勇于证道的人。迷途知返,比一味顺从更珍贵。”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离经合道
钟繇不禁莞尔。“说起来,你也是迷途知返之人。”
“诚然,论天子教诲,我可能是受益最多之人。”荀彧笑道:“我时常恍惚,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少年天子,而是比我年长的智者。”
钟繇想了想,说道:“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不止你一个。”
“你还听谁说过?”
“没有人像你这般明确的提起过,但有类似感觉的人不少。仔细想来,应该是天子天资过人,能于不疑处生疑,而又不拘泥于圣人经义,道术相证,这才能高人一筹。”
“天资固然重要,但仅有天资,没有阅历,终究还是难脱书生意气。”荀彧停住脚步,缓缓摇头。“自儒门创立以来,至今七百年,天资过人者不在少数,但能有所发明者,无不与时势相合。顺势则兴,逆势则亡,概莫能外。”
钟繇也停住了,转身与荀彧对面,嘴角带笑。“你是想说令祖荀卿么?”
荀彧再次摇头。“在你眼中,我竟是这等人?”
“那就是想起了孝宣皇帝?”
荀彧沉吟了片刻。“这么说,的确有几分近似,但还是不够。”
“哪儿不够?”
“天子的雄心壮志,以及眼界,皆远在孝宣之上。”
钟繇伸手抚须,沉默不语。
荀彧又道:“孝宣临天下前,曾有一段民间生活,这可能是他重视吏治的原因所在。但他在学术上并无创新,重视《谷梁传》也只是出于对戾太子的追忆,在现有的学术中挑选而已,与天子推陈出新、离经合道不可相提并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