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是百年大计,不能仓促,宁可多花点时间征求意见,尽可能达成一致,争取各阶层的支持。实在无法一致的地方,也要取得相关利益方的理解,减少新法推行的阻力。
周忠很赞成刘协的观点,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年纪大了,体力不足,已经无法支撑他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
增设长史便成了必须。
经过推荐、评选,几个人选先后进入了刘协的视野。
其中包括冀州刺史满宠、益州刺史李严、青州刺史伊籍,都是年青才俊,李严更是刚刚被任命为益州刺史不到一年,便以行事果决,雷厉风行而闻名。
与周忠商量后,刘协将这三人调入司空府,设为长史,协助周忠处理具体事务,减轻周忠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征得周忠同意的前提下,刘协又与钟繇、高柔协商,除了他们二人协助司空府主持新法的修订之后,再从律学堂抽调人手,具体负责新法的理论探讨,并在合适的时候在小围范内进行试点。
那些对讨论新法有兴趣,却对具体事务不感兴趣的儒生、名士一概纳入律学堂的管理范畴,给予员外郎的编制,并象征性的给予一定的报酬。
钟繇、高柔正中下怀,迅速在邸报上发布招贤公告,广招天下名士,为新法献言献策,共商国事。
这份招贤公告一经发布,便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让本就牵动了无数关注的新法再次成为焦点。即使是再苛刻的人,也能从这份公告中看到朝廷的诚意,看到朝廷以仁立法的决心,无法再斥之为沽名邀誉、口惠而实不至。
更多的文章涌现,更多的人向泉陵汇聚,以至于泉陵令魏陶上书太守府,要求扩建学舍,为从外地赶来的名士、儒生准备住处,并趁此机会扩大郡学规模,让更多的百姓子弟有读书的机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刘熙一样,固守高深的学问,治学之余,教几个蒙童,增加一点收入,也是不错的选择。抓住这个机会,整个零陵郡将迎来一次跳跃式发展,泉陵更是受益最多。
天子驻跸泉陵已经一年有余,迟早要走的,不抓住这最后一波,他们会被泉陵人戳脊梁骨。
——
“陛下,发现了一篇好文章。”周不疑、曹冲并肩走上了大堂,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谁的大作,竟能让你们如此激动?”刘协放下笔,笑道。
这两个神童在他身边不仅见多识广,而且起点高,一般的文章很难让他们如此失态。
“陛下先别看作者名字,看了文章再说?”周不疑故作神秘。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