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恶魔法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零章 【伯爵的儿子】
书首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当我们在事后回顾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下,即使再英明的领袖也难免有头脑发昏的时候。

——《帝国编年史第35篇第7记——关于罗兰时代的回顾反思一二》

#8226;

这是一个夏曰的午后,天上悬挂的烈曰还在无情的放射着热量。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凯旋仪式,码头上,无数穿着鲜红铠甲的近卫军已经将港口一号码头前围得水泄不通。

而就在码头的外围一百步的地方,焦头烂额的燕京治安所的士兵已经把自己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他们很多人的衣服被撕破了,原本闪亮的肩章被扯掉了,神气的帽子被抓掉了,就连靴子都被踩掉了无数只。

让一千名奉命在港口外围维护秩序的治安所士兵们无奈的是,他们面对的是超过五万名围观的热情燕京市民。

热情洋溢的围观市民们准备好的鲜花,欢呼,掌声——当然,还有很多少女甚至准备好了献出自己的热吻甚至贞艹。在这样的情绪搔动之下,一千名治安所士兵感觉自己就好像汪洋之中的一条破船,随时都有被掀翻的可能。

此刻他们很羡慕那些站在码头警戒线之内近卫军,因为他们可以悠闲的排列着方队,卖弄着他们刚刚下发的最鲜亮的铠甲和武器,同时还不用担心下一秒钟被某个狂热的市民抓破脸蛋。

为了这次盛大的凯旋活动,在帝国伟大的皇帝奥古斯丁六世陛下的命令下,将澜沧大运河通往燕京的河段足足拓宽了一倍!而帝国为此付出了一万名河运工人半年的劳动,帝国财政也为此付出了近三百万金币。

而付出这些代价,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帝国“第X次远征舰队”的旗舰“丹东号”能顺利的通过运河直达燕京的东门外港口,接受万民的欢呼,以此来彰显帝国强大的武力。

没有人会在乎为了一个形势上的炫耀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

因为最早提出强烈反对意见的帝国上一任财政大臣,已经被愤怒的皇帝陛下直接赶回了老家养老去了。而接任的财政大臣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尽可能在帝国财政的各项支出中挤出这笔钱来,满足那个“好大喜功的老头”。

当然,“好大喜功的老头”这个称呼只能是深深埋藏在财政大臣的内心深处,很深,很深……

当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运河宽阔的河面上,远处第一点帆影开始露出轮廓的时候,人群已经开始抑止不住的发出了欢呼声。

随着河面上那条足足有两百步长的巨型战舰缓缓靠近港口的时候,战舰雄壮威武的轮廓,震惊了所有前来围观的燕京市民。

帝国第六次远征舰队旗舰“丹东号”,帝国海军的骄傲,帝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条战船。为了迎接这次盛大的欢迎仪式,战舰已经经过了彻底的粉刷和翻修,船体被漆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黑色,在一浪接着一浪的欢呼声中,丹东号仿佛一只黑色的巨型怪兽缓缓靠近港口,桅杆上一面硕大的荆棘花旗帜迎风飘扬。

当船锚抛下的时候,港口上的数万名市民已经沸腾了,无数帽子抛上了天空,无数人踩掉了鞋子,无数人挤伤了腿。而可怜的治安所士兵只能在力所能及的限度下把警戒线缩小,再缩小……

帝国远征舰队指挥雷蒙伯爵,此刻就站在船头甲板山,面无表情的看着港口那些欢呼雀跃的人群。

这位三十九岁的帝国一等将军,帝国伯爵,此刻穿着自己最隆重的盛装,一身轻甲覆盖了全身,身后鲜红的披风迎风猎猎作响,他的胸前还挂着两枚勋章——这是前两次参加远征舰队时候得到的。而且毫无疑问的,这次的凯旋将为他赢得第三枚帝国勋章。

伯爵大人的目光有些涣散,他的视线焦距并没有停留在港口欢呼的人群上,而如果近距离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伯爵大人的眉头似乎隐隐的皱着,似乎有些不耐烦。

见鬼,这身铠甲太重了,而且很愚蠢!

伯爵大人不认为身为一个海军舰队上的军人,在海上作战会需要穿这么沉重的铠甲。那是陆军才使用的玩意儿。至于戴上这些勋章,在伯爵的心中更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就仿佛暴发户在炫耀自己的财富一样——真正的贵族是不屑于这么做的。他感觉这样的举动很有shi身份。

而且,下面欢呼的人群实在太吵了,他们的欢呼声音仿佛海啸中的巨浪一样,一波一波的侵蚀着伯爵大人原本就所剩不多的耐心。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脚下的甲板。

这艘丹东号为了应付今天的欢迎仪式,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粉刷一新,甲板上早已经没有了血迹。在远征战争中损耗的甲板早已经重新铺设过了,而船头的撞角也换了新的……见鬼,那些喜欢拍皇帝陛下马屁的家伙们,居然把船头的撞角弄成了皇帝陛下本人的雕像,而且据说这个雕像还是前些天由一位帝国著名的雕刻大师亲手赶制出来了。

为此帝国海军还额外支付了一万金币。

威武是够威武了。可是那些蠢货难道不知道,在海上遇到战斗的时候,战舰相撞之后,第一个被撞毁的就是船头的撞角么?

在他看来,这一万金币花得实在冤枉。那个雕刻大师的作品,甚至不如随便找一根尖锐的木桩来得更有实际效果。

其实,更深一层的,雷蒙伯爵大人甚至从内心深处认为组织这个所谓的第X次帝国远征舰队,实在是一个可笑荒唐的错误决策。

书首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