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宁州府是杨国有名的繁华之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河道纵横, 大片大片的良田。
同时这里的制造业也十分繁荣, 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华服, 新鲜玩意儿, 大运河还途径此处, 因而这里便成了整个杨国最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这就造成了,宁州府内的富户极多,百姓也相对比其他地方要富裕许多。
东城甲三这一条街, 宁州府的人称之为安平街。
安平街之所以有此名称,皆是因为整一条街都是开药铺药堂的,有保人安平之意。
在此经营的药铺药堂, 基本都是经营了许多许多年的老字号, 哪家药铺擅长什么,药材好不好, 坐堂大夫的医术如何, 宁州府的人都一清二楚。
甲三五号是赵家药铺。
这赵家药铺也开了许多年, 只是赵老大夫病逝了, 年轻的赵大夫医术平平, 实在是比不上其父, 所以,近年来生意就冷清了许多。
其实,赵家药铺若一直这样, 纵然是生意冷清, 也还是能开下去的。
可是,赵大夫的儿子不省心,欠了赌债,因此,赵家药铺如今就真的开不下去了。
为了给儿子还债,赵大夫只能是把药铺变卖了,打算回乡下居住。
宁州府的其他药铺药堂倒也想买下赵家药铺,可是赵大夫的儿子欠的赌债实在太多了,他开的价格也比市价要高一成。
这个时候旁人不压价就已经不错了,赵大夫还提价,谁愿意去做冤大头啊!
因此,至今,赵家药铺都没有卖出去。
赵大夫每天都愁的脸色不好,可是一天,他脸上带着笑容,高高兴兴地来了药铺,迎了一对主仆进门。
不多会,就传来消息,赵家药铺卖出去了!
整个安平街的人都震惊了,这是什么鬼?竟然真的有冤大头会愿意出这么高的价钱买下赵家药铺?
众人纷纷打听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么一打听,倒是都知道了:买下赵家药铺的那对主仆是成州府来的,还是一对十分年轻的女子。
当家的主子刘姑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带着一个十四岁左右的丫鬟,据说是因家中父母亡故了,家产差点被占,这才变卖了家产,离乡背井来到了宁州府定居。
而这位刘姑娘的祖上也是开药铺的,因此一来宁州府就想着重操祖业,便四处打听,想着买下一家药铺,继续当大夫,开药堂。
现在这位刘姑娘买下了赵家药铺,显然是决定了留在这里了。
整个宁州府,其实不止安平街这里的药铺药堂,西城,南城,北城也都各有一条这样的街道,开着药铺药堂。
只是,东城这里的药铺药堂,一来都是老字号,信誉极好,二来,这里的各家药铺药堂的当家人,都不是那种容不下人之辈。
只要你有真本事,大家各凭本事吃饭,谁也不会去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大概刘姑娘主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不惜花这么多钱买下赵家药铺。
毕竟她们都是年轻女子,又是外乡人,难免怕人生地不熟之下被人欺辱,而在安平街这里,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众人都是这么想的,也觉得这两人做事还算稳重周全,没有盲目地选择定居的地方。
如此,赵家药铺经过几天的休整,就改名为安和堂,重新开业了。
开业当天,所有药材一律七折,看病的还免除诊费,同时,凡消费满一两银子的都赠送一瓶安和堂的外伤膏,量虽然不大,但免费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因此,开业这天,安和堂真是挤满了人,看病的倒是不多,大多数都是来抓药的。
好在,赵家药铺原来的伙计都愿意留下来,所以,现在也还应付得过来。
刘芳一边给人诊脉,一边看着旁边排着队,非常有序的人们,心里感叹:宁州府这里的百姓还真是守礼明礼,比别的地方真是好太多了。
她年纪虽小,但来看病的人都是贫寒人家,或者是贪便宜才过来看的,总之就是冲着免费这个噱头来的。
不过,见刘芳诊脉之后说的有模有样,他们虽然大部分还心里将信将疑,但还是去抓了药,想着吃了以后再看看,这位年轻得过分的刘大夫有没有真本事。
安平街这里不愧为最和谐的药铺药堂街道,其他老字号看着刘芳这里生意兴隆,做足的噱头,也没有哪个过来找麻烦的。相反,他们的当家都纷纷过来道贺一声,送了些薄礼。
刘芳自然是出面道谢应酬,不过别人看到她这里还忙,便让她先去诊脉,给病人看病,不需要太客气云云。
于是,大家寒暄了一番,刘芳就继续给人诊脉。
那些当家人基本也都是大夫,不能说每个人都医术超绝,但也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便站在一旁看着刘芳替人把脉,听着她的诊断,随后开药方。
连续看了三五个人,众位当家人都纷纷点头,觉得刘芳虽然年纪小,但医术还是非常不错的,有的药方甚至配伍得十分老道,并且大胆。
这让他们心内感慨万分: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他们这些老家伙不服不行。
总之,刘芳就这样渐渐在安平街这里立足了,生活平静下来。
…………
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韩州府外,有一座山清水秀的元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