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没好气的道:“就是心大。”
道衍苦笑,“其实是你逼的。”
朱棣讶然:“何解?”
道衍道:“他当日领兵四十万坐镇淮安,打造淮河防线,朱允炆的意思本是防备你突破防线直逼应天,或者根据战局选择是否出兵。”
朱棣嗯了一声,“梅殷怎么想的?”
道衍继续道:“梅殷打造的淮河防线其实很不错,但朱允炆先重用徐辉祖和李景隆,让他这个太祖留下的辅臣最后才领兵去淮安,让他心有不满,所以他其实出兵勤王的意愿不大,要不然灵璧那一战还真不好说。”
朱棣苦笑,“我现在也想明白了这点。”
只是当时没想到。
道衍呵呵一笑,“当时灵璧大捷后,就应该默默的突破淮河防线,你倒好,写了封信给梅殷,说要借道去应天给太祖上香,你让梅殷怎么想?”
又道:“梅殷就会想,好你个朱棣,你悄悄的去应天就算了,还要把我推到天下人的桌面上,你这封信一出来,天下人都会看着我梅殷的反应。”
“所以梅殷只能拒绝你。”
朱棣心里一动,“其实梅殷当时是有点支持我的?”
道衍点头,“应是如此。”
朱棣叹气,“唉……你怎么不早说。”
道衍:“……”
我当时就没在前线,我说了也来不及啊,谁叫你灵璧大捷后就急不可耐的梅殷写信呢。
道:“再到后来,你那封劝降书成了败笔。”
朱棣苦笑,“确实,不该劝降的,应该假装不知道梅殷的存在,在封赏靖难功臣的时候,顺势封赏梅殷,请他入京为官又或者封疆地方。”
兵权还是得收。
但这样操作下来,梅殷台阶、面子都有了,名声也没坏,两全其美。
可惜……
那封劝降书彻底把梅殷推倒了对面去。
事已至此,后悔无用。
朱棣思绪回到先前的问题,“老和尚,你觉得黄昏这人究竟如何?”
道衍沉吟半晌,“最初他为求简在帝心,走的那套神棍路线操作,在我看来,很是拙劣,一个不好,就会断送仕途,甚至丢掉性命,倒是侥幸,让他成功洗白了。”
朱棣也暗乐,“那一套可是咱们玩过的。”
道衍又道:“不过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还是让人刮目相看,到今时今日,他几乎从无主动出击,总是趁势反击,除了杀庞瑛一事。”
“然而就是这种后发制人,却让他如今成了大明天下擢升速度最快的人,也是大明王朝最年轻的从四品官员。”
“由此可见一斑。”
朱棣咧嘴笑了,“所以?”
道衍沉吟了一下,“所以我以为,他是一员福将,不在于他为陛下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说了什么东西:内阁,编修全书,下西洋,这三件事情从朝堂制度到国家文化层面再到世界版图格局,从小及大。又出自一个人之口,那么你就不得不考虑,这个人的眼光究竟看在了什么地方。”
朱棣不解,“黄昏看在了什么地方?”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