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柔的预估中,沈欢的这次演唱会计划门票售卖风险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售票风险最小的应该就是尚海的首场演唱会了,即使这场演唱会开到了五万两千个座位,但这毕竟是沈欢的首场演唱会。
第二好卖的,应该就是其他几个城市的演唱会门票了,毕竟那些城市都离尚海比较远,大部分人都不会为了一场演唱会千里迢迢跑去尚海,尤其是在沈欢很快也要来这些城市举办演唱会的情况下。而这里面风险最大的,无疑要数尚海演唱会的第二天和第三天门票了。
支撑尚海演唱会门票销售的,主要是来自包邮区的沈欢歌迷,其中以尚海本地为主,人数大体是固定的。在第一天就消化了恐怖的五万两千名歌迷的情况下,剩余的歌迷数量还是否够?他们是否能够消化完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呢?其中,重复消费的歌迷能有多少?
为此,鲍柔提出了差异化方针,也就是沈欢微博上所说的,尚海的三场演唱会,每一场曲目都会不同,以此来吸引观众二次消费,尽量减少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销售风险——紧急之间,也不可能再增加沈欢的消费型歌迷群体了,只能在二次消费上想办法了。
连开三场,每一场演唱会的曲目都要不同,这对于其他歌手来说几乎是做不到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歌曲层次问题了。
每一位歌手,他的曲库基本上都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该歌手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这样的作品是最少的;第二个层次,是该歌手流传度不那么广,但是也还不错的作品,这样的歌曲相对多一些;第三个层次,是该歌手非常冷门,不怎么好听,只有忠实粉丝才会喜欢的作品,这样的歌曲往往是最多的。
整个层次,就像一个金字塔,这也是绝大部分的歌手的作品状态,演唱会的编排也和这个形状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场演唱会的曲目安排中,顶部作品必须是要安排上的,但是因为一个歌手的顶部作品通常太少,甚至不少歌手都只有一两首歌能够称作顶部作品,所以这一部分的歌曲数量通常最少,中部作品也要安排上,数量较多,底部作品则往往是最多的。
这是一个普通歌手的演唱会曲目生态模式。
基于这种曲目生态模式,就算是一个歌手的曲库足够大,大到能够曲目不重复地开完三场演唱会,那么他们也无法真正这样开三场演唱会,因为顶部作品不够用啊!
对于很多歌手来说,就算是开一场演唱会,顶部作品都感觉不够用呢,更别说不重复曲目地开三场了。真要全用底部作品来滥竽充数,那就是砸自己的招牌,毕竟大部分的演唱会观众都不是那种每一首歌都喜欢的死忠粉,他们往往是喜欢这歌手的某几首特别出名的歌曲就来看演唱会了,你整场都不唱那些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只是在唱一些没什么人听过的底部作品,场子能热吗?观众对你的印象能好吗?
也是因此,没几个歌手敢说连开三场、每一场的歌曲都不重复。
顶部作品不够用。
可是这种担忧对于沈欢来说完全不存在,因为他的作品层次图太奇葩了。
普通歌手的作品层次图是个金字塔形,杰出歌手的作品层次图,是个向柱状图靠拢的形状,而他的层次图,是个奇葩的倒金字塔形!
他的顶部作品实在太多了,《青花瓷》,《海阔天空》,《追梦赤子心》,《我是一只小小鸟》……他有太多太多的顶部作品。
别人用顶部作品点缀演唱会,他全场用顶部作品、让观众从头嗨到尾都行!而且他的曲库又大,完全可以保证歌曲不重复的同时又场场精彩,甚至别说三天了,五天都行!只不过再多就不大行了,所以在其他城市的演唱会,也只是能够保证一半不一样。而这些种种不一样加在一起,就是他这次系列演唱会“独一无二”的名字由来了。
这也是鲍柔这个差异化方针的实现基础,而不知是否是她的这个方案确实有效,还是说沈欢的歌迷群体实在太庞大了,尚海演唱会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销售情况总算是有惊无险。
和第一场演唱会门票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的情况不同,尚海的第二场演唱会门票,过了两个小时才终于卖光。第三场演唱会,更是足足将近一天时间才终于卖完。
不过总算也是卖完了,接下来就等演唱会开始了。
……
在沈欢变着法子各种赚钱的时候,董乔人已经不在国内了,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正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厅里开会。
与会的人员人数颇多,共有九位,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分坐于椭圆形会议桌的两边。其中,椭圆形会议桌顶端坐着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黄种人男子,保养得不错,看着四十来岁,具体年龄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