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奋斗在盛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02章:魏州三大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唐实行均田制,有永业田和口分田之分。按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口分田不能买卖,只能买卖永业田。但是,到了现在,人口滋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官府已经禁止不了永业田的买卖了。

崔耕看向张廷圭道:“张刺史,可有此事?”

张廷圭叹了口气,道:“下官原以为是搜罗到了一对绝色佳人,没想到,竟搜罗到了两名为民请命的奇女子。实不相瞒,这事儿吧……有!”

崔耕冷笑道:“本官原以为张刺史是名清廉自首的好官,没想到,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随崔相您怎么想,下官在这件事上确实理亏。不过……”

“怎样?”

“下官也是有苦衷的。虽然那些文契上写清楚了,是今年秋后还账。但同时也注明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提前还债。人家拿着文契说事儿,下官也无可奈何啊。”

提前还贷的条款,后世的银行也有类似的要求。目的就是,在贷款人有破产苗头的时候,尽量保住出银行的利益。

现在这些人用提前还贷巧取豪夺,还真是有些创意。

崔耕缓和了一下语气,道:“话虽如此,你张刺史放出话去,那些债主能不给你面子?俗话说得好,灭门的知县,破家的令尹。”

张廷圭无奈道:“问题是,下官既灭不了人家的门,也破不了人家的家啊。实不相瞒,咱们魏州地面上,放贷的主要有三家:第一家,就是这百策楼的主人。”

“百策楼的主人?”崔耕心中一动,道:“难道是郑国公魏征的后人?”

“不错。郑国公当初多次纠正太宗皇帝的过错并能提出有效对策,被人们称为魏百策。这百策楼,就是魏家人纪念先祖而开的。魏家在朝中根基颇深,本官能把人家怎么样?”

“那另外两家呢?”

“另外两家都姓张,一个是原来的清河张氏迁徙而来,如今的宰相张锡,就是张家的人。下官不占理,当然不敢拿人家张家怎么样。”

“这……”

提到清河张家,崔耕也有点傻眼。

当初对他照顾有加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潜,也是清河张氏之人。

让崔耕拉下脸来,劝张家放弃合法的利益,他真的办不到。

崔耕想了一下,继续问道:“那另外一个张家是谁?”

“是郯国公张公瑾的后人。”

张公瑾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家族枝繁叶茂。占理了还好说,若是不占理,崔耕也不想无缘无故地得罪这种世家大族。

但是,话说回来,在眼皮底下,发生这等巧取豪夺之事,让崔耕放手不管,那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另外,这还有张廷圭还在一旁撺掇呢——

“崔相连过半的达官贵戚都能想法子说服。对付这三家,想必不在话下吧?”

崔耕听了这话,不由得暗骂了一声,不在话下个鬼哦,那能一样吗?

对于过半的达官贵戚来讲,无非是损失一年的收入而已。这是能算出来的账,只要能够弥补他们当年的损失,就问题不大。

但是,魏州三大家族要求的可是土地。而土地这玩意儿,不但每年都有收益,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甚至很可能,即便没有自己买地的事儿,今年这三家也得想办法将那些土地收入囊中。要知道,魏州富庶,大部分年景都风调雨顺,赶上这么一次大灾,多不容易啊。

自己让他们把吞到肚子里的土地吐出来,得付出多大的代价?付出少了,人家不干。付出多了,自己岂不成了冤大头了吗?

这可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