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存在是讲究气韵的。
2004年4月,我成了武汉大学一名没有学号的学生。人生百年已成稀有,武汉大学于今已过一百一十一年的华诞。三个一是那样的畅、顺、达,百年不遇我逢时,心暖书香的幸福感在不多的时日里时时温暖着我。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
这副对联篆刻在2003年武大百年校庆时由校同学会捐赠的“武汉大学风光长卷”上,是我进了武大迎头就牢记住的话。对联为我拉开了武大文明史的一角:对联的作者是已仙去的董必武先生。上句勾勒出了武大的音容笑貌,下句明示了武汉大学的精神实质。掩映在石榴花下的长卷是武大校园现今风貌的平面展示图。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知道被多少人梦里梦外魂牵梦绕过。来往的学子将平生与武大再也化解的情缘一笔一化间凝固于画卷。
武大校门口历历在目的“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字是蒋介石先生的真迹,很有历史风烟的气息。字是从其对武大师生的三封致歉信的信封中影印出来的。老蒋一直横强硬,但在文化的氛围前,还有几分真诚的风雅可讲。1948年6月1日因武大的一个学生在游行中被国民政府警卫队枪杀,迫于武大师生“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的凛凛风骨,国民政府也为之低头求解,为之憾然,于是有了老蒋的三封亲笔信,有了各种滋味齐全的“墨宝”血腥凛然的历史为武大留下了校名,留下了“6·1”纪念碑,留下了永远澎湃着的社会责任和痛感。
都说武大占尽了山河的灵气。当年是李四光来过了,依珞珈临东湖的校址是他骑着毛驴手指一圈圈定的。他说这是块出秀才、搞学问的风水宝地。都说武大校园的珞珈山将武大精气神围住,将武大风雅送达四海。当年是闻一多来过了,珞珈原名落架,颇多落寞,闻一多用同音的珞珈二字取而代之,珞珈山终于美在内外,名如其山了。
也许任何人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浮光掠影。樱花大道年年灿,何见当年曾来人?走近武汉大学的“老三舍”走近这依山而建,四层而起却层层接地气的武汉老图书馆建筑群,这种感觉愈加强烈。当年,谁轻抚过的长桌今日依就在静墨观止着?当年,谁留恋过的书架,今日书味依然回环着?当年,谁沉醉过的书香,今日仍在墨意缭绕着?今天我来了,明天会有谁来?我执着的解读着这一刻的感觉。只有绿山依旧,只有青砖明瓦不变,只有流沿在武大里的气息久久不散。
“埃及离我有多远”?静立在老图书馆面前,我的念头纯真而古怪:武大离我们有多远?一方面,武大以其始终如一,绝少变化的形式特征,保持了自己的纯正完整。她凝固着自己的风骨,包括她所拥有的底蕴、秀美、博雅风情;另一方面武大始终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勃勃生机,执着地追求着气韵的生动“埃及离我有多远”中说“亚历山大的太阳停在/一百年前/始终在闪耀”我知道没人能读得懂一百年前的太阳,就像没人能读得懂吉萨的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没人能解得开埃及有多远这道难题。但我能感受到这些高贵着的文明始终闪耀着的阳光,感受得到一所好大学殷切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自己思想入口的信息。于是,我虔诚的接了贴子,那么,埃及可能便不再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三三两两的,我似乎从这里得到了很多智慧而不是知识,为此我短时间内频频瞻望老图书馆,心中感叹了多次。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