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亲征之议(下)
两大谋士来得极快,李贞才刚派人去传话,不过片刻,两大谋士便已联袂而至,很显然,这两位早就有了被宣召的思想准备,这也不奇怪,三大宰相联袂来访之事何其重大,两大谋士不可能不关心,若是往日,不待李贞相召,两大谋士便会自行找上门来,然则今时非比从前,如今的李贞已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半君了,尽管李贞对待两大谋士的态度依旧不变,可两大谋士却不得不小心谨慎些,毕竟伴君如伴虎这句老话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哪怕李贞向来不计较这么些玄虚,却也难保将来不是?小心点总是没大错的,这可是伴君之良策来着。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两大谋士进了书房,一见李贞满脸忧色,便知事情只怕是起了变化,不敢怠慢,忙不迭地便走上前去,各自躬身行礼。
“罢了,都坐下罢。”李贞心中有事,却也懒得分说两大谋士的谨小慎微,虚抬了下手,示意两大谋士入座,自有几名小宦官奉上了茶,而后各自悄然退出了书房。
“事情是这样的……”李贞有些子心急,一待小宦官退了出去,便有些个迫不及待地将三位宰相来访的事情经过详细地解说了一番,末了,紧锁着眉头问了一句:“此事当如何应对?”
两大谋士事先也研判过三位宰相的来意,可却绝没想到会是这么个说法,一时间也有些子面面相觑,各自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而李贞也没有继续追问,只是端坐在上首,默默地等着两大谋士的解释。
“今岁辽东之役,我军大捷,歼敌无数,连下七城,是故,无论陛下或是朝臣皆以为征高句丽之役必胜无疑,群臣们之所以不欲陛下亲征者其因有三:陛下虽正值春秋鼎盛,然身体状况已是大不如前,群臣恐其鞍马劳顿之余,龙体有碍,此其一也;御驾亲征之规模必然浩大,所费极巨,今岁之战便是明证,恐有伤及国本之虞,此其二也;朝廷更迭方毕,内忧尚存,一旦陛下远征,朝中争斗必烈,恐大乱或起,此其三也,三位老丞相所虑者不外如是,而今陛下既执意要亲征,殿下平白去说要代父出征,只怕无效矣。”一阵沉默之后,纳隆皱着眉头率先开口解释道。
“嗯,这个自然。”李贞先前也想过了这些问题,此时听纳隆如此分析,自是大有同感,点了点头,沉着声道:“三位宰相既上了门,此事只怕很快便会传了开去,不拿出个说法来,父皇那儿怕是不好交待,唔,本宫那帮子兄弟恐也放不过这等推波助澜的大好机会罢,此事一个应对不好,只怕恐有弄巧成拙之风险矣。”
李贞话音刚落,莫离立马接口说道:“殿下所虑甚是,诸王此时恐都在盯着殿下之举动了,若是殿下迟迟不表态,诸王或将弹劾殿下不愿为父分忧,可若是殿下过早表明了态度,则恐诸王顺水推舟,将殿下推到陛下之对立面上,依目下之情形看来,陛下亲征之心甚坚,殿下若是应对不当,恐遭训斥,若如是,则于声威有碍,圣眷亦自有损,依某看来,上奏之时机方是应对之关键所在,殿下须慎之。”
“斯言甚是,而今三位宰相既然露了面,本宫势不能装聋作哑,这本章是该上,唔,本宫身为人子,为父皇分忧本属当然之举,只是这时机究竟何时适宜却是不好琢磨了的,二位先生对此可有何见解?”李贞默默地想了想,也觉得不表态实有些不合适,只是对于时机的把握却始终拿不定主意,这便沉吟了一下,缓缓地开口问道。
“此事不难,某有一策,或可见效,只须如此……,当可确保无虞矣。”莫离淡然地笑了笑,娓娓地将计策一一道将出来。
听完了莫离所献之策,李贞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默默地思索了一番之后,这才眉头一扬道:“好,那就依先生之言罢,事不宜迟,传本宫之令,即刻开始相关之准备。”李贞既然已下了决心,两大谋士自是不敢怠慢,各自躬身领了命,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中秋一过,天气转眼就凉了下来,秋风起处,萧萧瑟瑟,寒意渐已袭人,落叶片片在风中来回旋舞,盘旋起伏间勾勒出一道道绮丽的悲凉之意,更为这寂寥的深秋增添了几分惆怅之情怀,一身褐色长袍的吴王李恪就这么站在落叶纷飞的竹林间,面无表情地看着一池秋水,任凭不时吹过的秋风将其衣袍吹得猎猎作响。
又是深秋,又是一年将尽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日子就这么慢慢地流逝而去,宫中乾坤也早已变换了几回,可他李恪却依旧只是一个看客,此情此景又怎不令素来自认文武双全的李恪心酸难耐,再被这秋日的萧瑟一烘托,李恪心里头便有股落泪的冲动在缠绕。
“殿下,在赏秋么?”就在李恪遐思万千之际,身后传来了一个温和而又略带一丝调侃之意的声音,登时便将李恪从深思中唤醒过来,回头一看,发现来的是礼部侍郎叶凌,眼中立马掠过一丝喜色,笑了笑,一拱手道:“先生来了,呵呵,本王见这秋色可人,也就多看了几眼,让先生见笑了。”
作为李恪的心腹谋士,叶凌自是知晓李恪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然则,他却并没有出言点破,而是笑了笑道:“殿下可是在思虑三位宰相入东宫一事么?”
李恪收敛了一下心神,微微一笑,温言问道:“呵呵,就知道瞒不过先生,却不知先生对此可有何见教?”
叶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道:“殿下可是担心太子殿下掌军出征么?”
“这……”李恪愣了愣,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小八军威赫赫,加之又有群臣拥戴,他要领兵出征自是顺理成章之事罢,本王,呵呵,本王又能奈其何?”
“哦?哈哈哈……”李恪话音刚落,叶凌便即放声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得李恪满头雾水之余,也不禁有些个悻悻然,皱着眉头道:“先生为何发笑,本王说得不对么?”
一见李恪面色微露不愉,叶凌收住了笑,饶有兴致地看着李恪道:“殿下为何以为太子殿下欲争帅印?”李恪面色一黯,只是摇了摇头,却并没有接口说话。
叶凌见李恪不开口,却也不以为意,轻笑了一声,自顾自地往下接着说道:“殿下怕是误会了罢,嘿嘿,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话,此际太子殿下正苦思着如何能推脱出征之事呢,又岂会主动去争此帅位。”
“嗯?先生何出此言?”李恪眼睛猛地一亮,迥然地盯着叶凌,很有些子迫不及待地追问了一句。
“殿下之所以担心太子殿下掌军出征,无非是担心其借此番用兵之际私结军心罢,某之所言可对?”叶凌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慢条斯理地反问了一句。
“嗯。”李恪被说破了心思,倒也没有抵赖,只是轻轻地颔首应承了一声。
“殿下大谬矣!”叶凌哈哈一笑道:“某以为太子殿下不欲挂帅出征之缘由有三:太子殿下起于军伍,战无不胜之名早已深入军心,而此番对高句丽用兵,世人皆曰必胜,太子殿下即便是胜了,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可若是不胜,则为笑矣,试问此等情形下,太子殿下又何必去争此帅印?此为其一;自古天家无父子,今上强,太子亦强,此乃必乱之局也,所谓功高震主正是其理,而今太子殿下巴不得能挖个大坑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又岂可能去做这等无谓之争,倘若引得今上之猜忌,岂不是自讨苦吃?此为其二;至于其三么,呵呵,某以位圣上亲征之意决矣,断不容旁人代劳,此乃陛下正名之战,太子殿下又岂会看不出来,他又岂可能与陛下去争?有此三条在,某自敢断言太子殿下必定会想方设法推脱出征之事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