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年代小炮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07 能量守恒定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汪老并没有着急离开,他留在省城住了几天。

见天的抱着小元元不肯松手,用汪萍的话来说,孙子都没见他这么亲。

汪老倒是振振有词,“那些混帐小子一个个皮的跟泥鳅似的,有什么好抱的?”

老大老二家的孩子出生时他还没有退居二线,当时工作忙,哪有闲情逸致帮着看孩子。

现在不一样,他有的是时间。

而且家里都是带把的小子,没有可爱的小姑娘。

就是多疼爱几分,又有什么关系呢?

宝贝孙女不就是用来疼的吗?

汪萍说不过他,稍微辩驳一句,就听到老头拿着鸡毛当令箭,“你小点声,别吵到我们元元。”

老人不讲道理的时候,你是拿他没任何办法的。

汪萍想了想,“您不打算回家了是吧?”

“反正我又没什么事,闲人一个,在这边帮着小谢看孩子不挺好的吗?”

“您是看孩子呢还是给他们找麻烦呢?就这么大点房子,香梅要照顾你还要照顾孩子,忙的过来嘛。”

汪老看了一眼女儿,“行了行了别说了,等阮文出差回来我就回家。”

他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跟这边小两口多相处相处。结果谢蓟生那混账小子还没生气呢,他亲闺女反倒是嫌弃了。

“你天天在这里待着干什么?”汪老瞪了女儿一眼,“不用上班是吧?”

“我正好来这边进行考察呀,您倒是一点都不关心我的工作。”

又被怼了一句的老爷子觉得女儿一点都不可爱,还是孙女可爱?瞧!浑身热乎乎的。

汪萍看了一眼,“她该换尿裤了。”

安心牌纸尿裤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并不好,毕竟小孩子使用量太大,没几个人能用得起这烧钱的玩意。

好在阮文本身也没打算开发国内市场,零星的在百货商店上架几包就行,没有大规模的铺货。

不过自家闺女倒是先用上了。

有了这东西后,倒是让照顾元元的香梅轻松了不少,起码不用再洗尿布了。

小孩子的屎尿都在上面,臭烘烘的没几个人会喜欢。

汪萍帮着去给孩子换纸尿裤。

刚才香梅出去买菜了,拜托她帮忙照顾元元。

结果她就打个电话的功夫,孩子被她家老爷子给抱起来玩。

阮文和谢蓟生都不在家,前者去外地进行考察,听她那意思是想要弄一个新的生产线。只不过如今还没想好和哪边的军工企业搞合作,索性进行实地考察。

而谢蓟生这两天要带学生进车间实习,虽说实习地点就是在对面的研发室的机械组车间,离家不要太近。不过工作的时候他也顾不上家里的孩子。

汪萍倒是听阮文说了,他们公司想要弄一个托儿所,在413所的那个托儿所基础上再扩大规模。

如今正在扩建着,一同修建着的还有一个附属小学,这个小学是跟413所还有省大一起合作的。

要是做的不错,将来很可能再搞一个附属中学。

大概就是小初高大学一条龙,家门口解决教育问题。

工厂的生产规模迟早是要进一步扩大的,毕竟车间都已经盖的差不多了,下个月就能投入新的生产。

阮文是一个干劲十足的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

且不说她刚出了月子就出差去外省,即便是当初怀孕的时候也都一直忙里忙外,没有歇着过。

这就是一个工作狂。

倘若她走仕途的话,汪萍还真是相当的看好。

毕竟阮文还有很多帮手,那些人都能给她助力。

可惜阮文现在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

阮文那次和陶永安、万长明一起出来考察。

在谢蓟生给她的几个备选方案里,寻找最合适的那个。

选来选去,最后花落在了株洲市。

阮文想要合作的对象是国营331厂。

国营331厂是国内航天发动机研究工厂。国庆节后厂里接到的通知,往后省里和中央财政不再支持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研究。

这对于国营331厂是致命的打击。

航空航天发动机是极难转型的,你想要转向民营那也得有民营航空公司啊。

可现阶段国内并没有。

而且他们这两年研究的还是直升机发动机,这就是面向部队的。

如今让转型那简直不给人活路。

331厂这边正犯愁该怎么继续经营,厂里的人也都在四处寻找门路,看能不能搞一个副业。

这时候有人提了句和阮文合作。

不过当即被副厂长驳回了,“那不是跟其他所抢饭吃?”

李副厂长知道的稍微多一些,前段时间上海的老明去找阮文负荆请罪这件事他是知情的。

听说可是把阮文的心给伤着了,再也不想管这些军工企业研究所的死活了。

是死是活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这边厂子里正开会,保卫科的人匆忙过来,“厂长,有两个年轻人还有个中年男人过来,说是想要找您聊聊。”

“没看到正在开会吗?聊什么聊?”李副厂长瞪了眼。

倒是厂长侯长泽压了压手,“先请他们去会客室那边等一会儿,等我开完会在去跟他们聊。”

保卫科的人迟疑了下,“那个年轻女同志说她姓阮,想要尽快见到厂长您。”

“姓什么?”李副厂长忽的起身,“你说行阮还是姓元?”

“阮,说什么竹林七贤阮咸阮籍的阮。”这下连侯长泽都坐不住了,“快去请,我亲自去接她。”

他正瞌睡着,阮文忽的找上门来大有要送枕头的意思。不管能不能谈成,这对于国营331厂来说,那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全厂上下两千多人,这背后可是上万人啊。

希望竟然寄托在一个年轻女同志身上,侯长泽想,如果是两年前,他一定嗤之以鼻。

如今,国营331厂的侯厂长正带着阮文在工厂参观。

“这是厂房还都是当年苏联的专家指导设计的。”红房子带着强烈的毛子家的设计风格。

阮文跟着往前去,“那是……”

“那是消防瞭望塔,专家说要注意生产安全。”

“那现在还在用吗?”

侯长泽露出了憨厚的笑,“最近没怎么有人在那里值班。”这几天厂子里都因为断了资金的事情焦头烂额,工人们也惶惶不安,工作算是彻底乱套了。

阮文善意的微笑,“安全意识很重要,之前我去其他工厂也都跟厂长们聊起来这回事。我们工厂每个月都会有安全生产的奖金,毕竟出了事的话毁得可能是一个家庭。”

“是啊,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侯长泽带着人继续参观。

国营331厂周围,还有国营601厂、电厂、洗煤厂、冶炼厂、化工厂、车辆厂等等,是典型的工业聚集区。

侯长泽解释,“最开始也就四个厂,后来新建设的工厂也都靠着这边,这也是我们本地最热闹的所在。”

热闹源于有钱,而在六七十年代,工人身份就意味着有钱,铁饭碗不愁吃穿,怎么也比庄稼地里刨口粮的农民好吧?

只不过今非昔比,工人如今也犯愁。

阮文想了想,“那侯厂长你们厂能有机床车间对吧?”

331厂是大型国营工厂,又是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在厂区配置上应该还算齐全。

“有的有的,小阮你是……”

阮文示意万长明来说,这个项目是他主导的。

“是这样的,我们想生产一批面向医院的消毒设备……”

末了万长明问道:“我有哪里说的不清楚吗,您尽管问。”

侯长泽稍有迟疑,好一会儿才开口,“我想知道这些消毒设备能卖的出去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