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零年代小炮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92 半卖半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赫尔斯不太放心, 主动作为向导带着一群人飞抵首都。

长途飞行总是容易让人疲倦,好在阮文十分贴心, 早早在机场等着。

第一时间送人去首都饭店休息。

赫尔斯看着这个年轻的姑娘, 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她的肚子上,阮文似乎比之前胖了一点,但她还是那么的小, 以至于斯拉夫人认为这肚子有些累赘。

“我以为你是丁克一族。”

阮文苦笑, “之前倒是有这个想法,这孩子算是个意外。”

“美丽的意外, 希望这孩子能跟你一样美丽动人。”

这恭维让阮文觉得赫尔斯前段时间可能去了意大利。

提到意大利, 赫尔斯不免提起了安德烈。

“之前说你们要合作办厂?”

“等我先把这笔订单拿下来, 有了钱再说。”

事情总要一件件的办。

阮文并不着急, 没钱怎么敢谈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还是大规模的扩张。

她看赫尔斯脸上也有些疲惫, 没有再打扰他休息, “我在这边安排了人,如果有什么需要你直接跟他们说就好,就住在你隔壁。”

吃住的事情, 阮文早已经安排妥当, 她甚至还安排了旅游, 是一个再妥帖不过的东道主。

考虑到是与国外合作, 阮文主动和对外贸易部那边联系, 希望派遣工作人员过来协助一二。

这般举动自然得到了对外贸易部的大力支持。

如今走出去的中国制造多是以服装和布匹为主, 利润微薄。

阮文能够创收, 对外贸易部自然也支持的很,派遣了几个懂外语的人过来帮忙。

都被阮文安排在了酒店里,可以为这些外商提供必要的帮助。

做好了诸多安排后, 东道主也没再打扰赫尔斯倒时差。

阮文离开酒店的时候忽的想起了什么, “我昨天送来的那几台高温消毒柜好用吗?”

首都饭店的大堂经理对阮文十分的客气,“已经用上了,今天早晨还有一名外国友人对餐厅里的那个消毒柜十分的好奇,他说在国外也没见到过这种东西,还问我这是在哪里进口的。”

阮文笑了起来,“好用就好,回头我再让人送几台过来。”

首都饭店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酒店,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旅客一般都会选择住在这里,多放几台消毒柜倒是很有必要。

说不定就会促成订单呢。

虽然有香港那边的中转站,但也不能总让中间商赚差价吧?

她要是自己有客源,倒也省事。

饭店的大堂经理是个十分聪明的,“那我回头留意着,如果这些旅客有需要,那就让他们联系您。”

阮文想了想,“我明天带来些名片,可能到时候就需要麻烦方经理了。”

“哪里的话。”大堂经理觉得阮文是个特别上道的人。

饭店拿了她的好处,帮着递个名片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首都这么大的地方,见惯了那些跋扈的高干子弟,阮文也算是高干圈里的人,这般客气还真是难得。

首都饭店汇聚了华夏大地的各路名厨,也有西餐厅。

这让远道而来的外商颇是满意。

赫尔斯来中国几次,这次没再点西餐,而是选择了几道淮扬菜。

他正细细品鉴,丹碧丝公司的负责人过来找人,“我能够去参观她的公司吗?”

“当然,不过她的公司并不在这边,还需要坐火车过去,那个城市没有这么舒适的酒店住。”

“住并不是最重要的。”

赫尔斯顺着他的话说,“当然,我安排。”

阮文和几个外商的签约相当顺利。

早前赫尔斯已经先进行了一轮轮的谈判,如今不过是把早就协商好的内容文字化,双方再度确定合同内容,签字就好了。

支票什么的早已经准备好,阮文拿到钱后倒也不着急,“听赫尔斯说几位想要去我的公司参观,我也一直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指点,毕竟我从事日化用品时间还短,需要从大公司的经营中汲取经验。”

她话说的极为客气,惹得一群外国客商哭笑不得。

比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还要凶残的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太年轻?

这种东方的谦虚让人很是不解。

然而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旅途来到省城,到了安心集团的车间参观时,几家日化品企业的谈判代表很是震惊,“你只有这两条生产线吗?”

车间里颇是忙碌,不到一百名工人在生产线两侧进行各种操作,他们都穿着白大褂将自己包裹的很严实。

来参观的外商也都穿上了工作制服,只不过没有包裹的那么严实。

里面不热,大概是开着空调的缘故,甚至还有些凉飕飕的。

“那边还有几个车间在建设中。”阮文从生产线上拿起一个纸尿裤成品,“我这真的是小本经营。”

不过这种日子快结束了,南厂区已经和西边的那一片荒地打通,届时生产规模会翻好几倍。

阮文不止要创收,还要带动基础就业。

这六千万来的正是时候,她带着人去研发室那边参观。

“这个也是你们公司的产品?”宝洁的负责人眼尖,看到了陈列在那里的消毒柜,他之前在饭店的餐厅见到过,当时还跟主厨问了几句,听说是刚进的货。

“刚研发出来的,在香港那边上市了,还没能运到国外,你要是喜欢的话可以送你一台,这个占用的空间不算太大,家用倒也可以,可以对刀叉进行消毒。”

阮文十分的大方,一连送出去了将近二十台消毒柜。

这让陶永安觉得肉疼,这群老外还真好意思,一个个的半点不客气。

不过晚上的时候,老外们又跟阮文下了订单,想要订纸尿裤生产线。

几家日化公司都有这个打算,所以想着到时候包机运输,这样比海运要快得多。

谁不想早些时候投产呢?

早前阮文跟陶永安预定的那十条生产线倒是少了,数目翻了两倍。

她到底是小瞧了这些大公司的底气。

这次合作最后带来了一亿的收入,这让对外贸易部都惊着了。

国内的外汇储备才多少?

77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过九亿多美元,这几年虽然有增加,但还没翻倍。

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提出五百亿美元计划,大规模的引进外资和进口设备。

而对外贸易出口额却并没有多少增加,最基础的布匹、服装,还有少量的家电出口到东南亚一带,但这些给国家带来的外汇储备十分有限,毕竟制造家电的以民营企业为主。

即便是交纳税款,也带不来多少的外汇储备。

阮文的这笔大生意则不然。

六千万美金是安心集团出售技术所得,剩余四千万美金则是出自那三十条生产线,而生产线的制造厂家是国有企业——齐齐哈尔一机厂。

这次的订单,阮文只是从中牵线,并没有抽出提成,四千万的账目直接落在齐齐哈尔一机厂的账本上。

这几乎让国内的机械制造业一波地震。

那可是四千万美金啊!这利润得多大?

梁晓忙得要死,办公室里的电话几乎就没安静过。

秘书准备的说辞似乎都没了用,大家刨根问底的想要约见梁厂长。

谁不想分一杯羹?

这年头,能创外汇的都是人才。

如果搭上这条线,往后挣钱那岂不是快得多?

现在国内都在引进外资,搞什么国外的生产线。

国有大型机械制造厂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谁都在谋出路。

能在梁晓这里取取经也是好的。

可惜这算盘打的固然响亮,但真要成功也得梁晓合作才行。

梁晓又怎么可能同意呢?

起码现在不可能同意。

早前那么一档子事,险些把一机厂弄得万劫不复。

他很是小心。

阮文这次帮了大忙,也没从中抽成,梁晓思索再三,和几个副厂长商量了一番带着那十条生产线去找阮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