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本闲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026章 顾太师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步军两营的兵士, 已经消失干净。

街道也终于恢复了畅通, 周遭车马, 开始渐渐通行, 被堵住不敢行走的路人商贩, 也终于敢松一口气顺着长顺街两旁走动。

永宁长公主高高站在车驾上, 看了一会儿, 注视着那远去的刘进一行人,眸光沉凝,只道了一句“回车内吧”, 便返身回去。

陆锦惜也收回了目光,跟着重新进了温软富贵的车内。

“亏得今日还有你在,否则又叫这一起子大老粗闹起来, 那时候才是难看呢。”

倚靠大引枕上头, 永宁长公主长长的护甲,打袖口上密密刺着的金凤上划过, 瞧了陆锦惜一眼。

“你久居内宅, 少在外走动, 恐怕还不知如今朝中凶险情况。”

陆锦惜才方长身坐下, 也不敢靠着车壁, 倒有些小心和正襟危坐模样。

听了永宁长公主此言,她心底微动。

永宁长公主道:“方才刘进身边那个穿白袍的, 便是近日朝中风头最劲,也是乱子最多的一个。他姓方名少行, 昔日是你夫君身边一个小将, 沙场里征战,自来勇猛刚烈,又自负一股狂气,常叫敌人闻风丧胆。”

这一点,端看对方耍弄那青钢剑的轻松模样,便能窥知一二。

陆锦惜点了点头:“侄媳方才见他立在刘大人身边,倒好像关系很近似的,便也在想,若不是战场上交下的感情,怕不会如此厚密,还为此人抱不平,闹出这样大的事情。”

永宁长公主点了点头,看她的目光,不由有些变幻起来。

“你倒也是个心思聪颖的,刚才的场面上也不惧怕。本宫方才拉你出来,实也不过是个权宜之计,只想叫他们收敛收敛。倒没想你一番话说动了刘进。这样明摆着的法子,我刚才那怒火中烧的一会子,竟没考虑出来。”

“……”

这话从别人口中出来是夸奖,可从永宁长公主口中出来,便带了几分叫陆锦惜心颤的味道。

她不敢承了这夸奖,只垂首道:“您刚才拉侄媳出去,侄媳吓了个半死,话都是乱讲,这一会儿都不敢想自己说了什么,现手心里还都是汗呢。”

“你也不必自谦,陆老大人把你教得很好的,只是到底当初没在家里吃过亏,你气性儿终究弱一些。不过好歹如今也磨过来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陆氏的身世,甚至她在家中的情况,永宁长公主是了如指掌。

只是她也不多说,很快将话题拉了回去。

“含山关一役,已经结束多年。战后方少行便继续镇守了含山关,乃是含山关的参将。”

“去年朝臣们嫌他镇守时候,在边境上多生是非,惹得中原西域尽皆不宁,便一起上书请旨,让他回京城,年纪轻轻也享享福气,又给安排到了皇上身边,任了云麾使。”

“这可是皇上身边的近卫,一旦得了皇上青眼,什么高官厚禄没有?”

“他倒好,频频被人瞧见跟皇上身边的宫女女官们眉来眼去,从来没个正形儿。皇上知道他年轻有血性,也听闻他在边关上的时候,是个骨子里的风流种,倒没怎么介意,想他是个人才,过不久总能约束回来。”

说到这里,永宁长公主看了陆锦惜一眼,竟笑了出来。

气笑的。

陆锦惜已生出几分好奇来,微有诧异:“照您这样说,皇上爱才,不忍责他,岂不很好?大臣们又怎么参他?”

“谁叫他自己个儿作孽呢?”永宁长公主摇头,嗤笑了一声,“前没几日,听人说他的确收敛了几分。没想到,那一晚上便被人抓住他轻薄了贤妃身边的大宫女,那丫头二十来岁年纪,眼见着到年纪就要放出宫去的。出了这事,竟不堪受辱,投井死了。”

陆锦惜顿时讶然。

“你也认识卫仪,知道那是个受不得屈辱的脾气。她在宫中自来得宠,连皇后都要矮她一分气焰,出了这事情哪里咽的下这一口气?当下便去找皇上要个说法儿。”

永宁长公主眸光里闪烁几分兴叹。

“这等丑事,捂都捂不住,没过两天,朝野上下都知道了。便是方少行再年轻再有为,也架不住这一条人命官司在身,皇上只好现免了他职,目今还没想出个处理的法子。”

这……

内中竟然还有这样曲折的原因?

可陆锦惜想想,又觉得其实不很对劲。

九门提督刘进,她没怎么接触过。

只因为对方曾在她大病那一阵,送了一根百年老人参,在礼单上尤为突出,她才记得了这个名字,推断对方对将军府颇为重视。

所以后来吩咐潘全儿去请鬼手张的时候,她才会提这么一嘴。

方才与此人交流,言语虽然不多,可却能知道这人头脑清楚,并非看上去那样粗鲁。

且能到如今这地位的,怎么会连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

可他偏偏出来折腾这么一场,还要硬给方少行出头……

不应该呀。

陆锦惜望望永宁长公主,心中有疑惑,却并不开口问。

永宁长公主看得出来,见她不问,心底却是赞叹她这一股聪明劲儿,于是忍不住就眯眼笑了起来,慵懒地支了自己的额头,斜着眼睛看她那瓷白的脸蛋。

“反正面儿上看就这样,内中有没有隐情,却是死无对证了。”

“方少行就是太年轻,棱角太重,虽比不得当年顾觉非那疏狂气,却也相距不远了。”

陆锦惜听了,有些迟疑:“可他们这样闹着,不会出事吗?”

而且当街便向她一个“大将军夫人”跪拜,会不会做得有些过了?

永宁长公主却半点没有担心。

想起这一帮子人六年的变化来,她目光光芒明灭,只道:“他们可比你想的聪明。薛况还在的时候,是处处小心,生怕薛况被盖上功高震主的名头。现在薛况去了,反倒没有这担忧,是以格外尊崇你一些。你也不必惶恐,皇上心里都有数,也知道这些大老粗心里不高兴。”

“不高兴?”

陆锦惜一下想起永宁长公主方才说方少行时,提到的那一句“朝臣们嫌他镇守时候,在边境上多生是非,惹得中原西域尽皆不宁”,一时有了猜测。

永宁长公主的回答,也证实了她的猜测,只给了三个字:“议和了。”

议和了……

大夏与西域,打了那么多年,竟议和了?

陆锦惜有些恍惚起来,道:“那方才那满街的步军营将士,侄媳看着觉得威严整肃,也不像是其他京城驻军一般松散……”

“都是含山关一役的旧部。”

永宁长公主一声长叹,却已经不想再说了,只道,“这些都是朝廷的事了,实也与你牵扯不上什么关系。我说给你,只是叫你心里又个谱儿,免得他日遇着,两眼一抓瞎。”

“侄媳省得了。”

陆锦惜点了头,若有所思,恭谨地谢过。

此时车早已经上了长顺街,走了约有一刻左右。

经过方才那事,谁都知道这车驾乃是永宁长公主的,里头更坐着大将军夫人陆锦惜,是以人人退避。

长公主的车驾,便畅通无阻,一路奔行。

不多时,便已经绕到了贴皇城这面的长街一头,远远便能看见前面车马都停了下来,华服加身的官员们都下了来,相互寒暄着。

街北两座大石狮子蹲着,正面三间大门,已经全部打开。

诸多仆役守候在外,收看请帖,接应络绎的来客,另专有人在门口处录下诸人礼单。

“长公主,到了。”

黑衣的车夫,甩了鞭子一下车,便在车旁恭候。

陆锦惜本就坐在外面,此时搭了一把旁边宫女递过来的手,便出了来,站在一旁稍候。

这一刻,周围一下安静了不少。

一是因为车驾,二是因为从这里钻出来的这主儿——

不少人刚才没目睹长顺街上事情,一直堵在这里的人,全都吓得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五官生得这样精致,仿佛老天赐下的人,满京城都找不出几个来!

坐的还是长公主的车驾……

眼前这人的身份,不言而喻!

竟是大将军薛况那一位孀妻!

她不是不出门的吗?

不少人又是诧异,又忍不住面面相觑。

陆锦惜当然也感觉到了那些目光,心里觉得好笑,倒觉得自己像是从动物园钻出来的一样。

车驾上,永宁长公主已探出了身子来。

矮凳早已经在车旁摆好,只是递出手去扶她的,竟不是方才任何一名宫女,而是垂手侍立在旁边的冷面男子。

陆锦惜顿时一怔,眼皮一跳。

永宁长公主却极自然地将手放到了他手中,由着他稳稳地扶了下来,双脚落到地面上。

只对他道:“劳你给我当了回车夫。太师府寿宴,你可也去?”

“臣还得回宫,太师府的寿宴,也不方便露面。”那男子面容没有半分变化,照旧沉冷的一片,声音更是肃然,“只怕不能去了。”

“也好。”

永宁长公主倒也不介意,反是一抬眼瞧见了陆锦惜注视的目光,一时笑了起来。只随意摆摆手,让那黑衣男子去了,自己则走到陆锦惜身边来,略领先两步。

“他是皇上身边的一等侍卫,本宫瞧他顺眼,所以叫来当了一回车夫,可也算不得委屈他。”

……

一等侍卫,当了一回车夫。

陆锦惜虽之前便瞧出这人不凡,却也没想到竟是个正三品的武官,只觉得心神一片恍惚。

听着永宁长公主这话,她当然不说什么,点头附和。

周围不少人都瞧见永宁长公主了,挨得近的,便都上前来行礼。

“下官拜见长公主。”

“给长公主请安。”

“长公主也来了,道上可多赖您了。”

……

今日太师府寿宴,难得把正门都开起来。

因有太师夫人唐氏也在后园设宴,所以来往的官员大多携了亲眷,倒显得一派和谐热闹。

上来给永宁长公主问安的,多是文臣,陪在他们身边的妇人,却只跟着行礼,半句话不敢多说。

即便是不少人瞧见了旁边的陆锦惜,纷纷眼底惊异,却也没个人上前打招呼。

毕竟有永宁长公主在,若是一不小心说错话,僭越了,那便是大难临头。

是以陆锦惜保有了几分清净,在这密集的寒暄之中,与永宁长公主一道向着正门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