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一二章 较量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剩下没有表态的官吏,以年长者居多,他们虽然不像贾逵这样的年轻官吏义愤填膺,但也没有出言反对,而是保持了缄默。

刘和伸出双手向下虚压,示意大家保持安静,厅中顿时鸦雀无声。

刘和说:“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刘某虽然被人恶意中伤,但一片忠诚之心可昭日月,因此才得诸位之拥护和信任!如今袁绍、公孙瓒、公孙度三路大军进犯幽州,意欲置吾父于死地,和虽无才,但也无法坐视幽州父老任人欺凌!洛阳能有今日之变化,非刘某一人之功,与诸位的共同努力付出密不可分,即使我决心北上救父,相信诸位一样可以为洛阳百姓在乱世之中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我走之后,洛阳诸事皆由河南尹、卫将军朱公伟大人决断,洛阳令审正南大人辅之。太傅府东曹掾李正方将替吾暂代虎贲中郎将之职,统领吾麾下之申息军和龙虎卫镇守洛阳。与朱大人一起保卫洛阳百姓的安全。”

刘和说完这番话,等于是向众人表明了态度,同时也是将李严推向了台前。

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话不需要刘和说的太过明白。所谓的洛阳诸事皆由朱儁决断,不过是刘和的客套话,谁要是真的相信,那他可就真是图样图森破。如今天下大乱,手握军权的人,才是真正说了算的那个,而刘和将麾下步兵全部交给李严统领。分明就是告诉大家,李严便是自己留在洛阳的代理人。

议事结束之后,刘和通知太傅府中大小吏员,除了张逸、贾逵和陈群三人留下协助李严之外,其余人皆需做好随他北上幽州的准备。

有几个从颍川前来的士人不愿随刘和北上,刘和也不强求他们,直接宣布解除他们的职位,从此与太傅府再无关系。

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考验的便是大家的眼光和忠诚。不愿随刘和北上的下属,要么是不看好刘和这趟行程,要么是吃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总之都不是刘和想要的下属。

处理完府中之事。刘和又与赵温、朱儁、郑泰、荀衍等官员辞行。这些官员接受的是长安朝廷的任命,就算日后其他势力进入了洛阳,也不会危及他们的安全,留在洛阳不仅可以起到稳定民心和军心的作用。同时也会让其他势力在进攻洛阳的时候多少收敛一些。

蔡邕父女这次是要随刘和返回幽州的,蔡邕早已厌倦了长安和洛阳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天天期盼着能到一片可以真正自由呼吸的地方做学问。再也不要涉足官场上那些尔虞我诈的事情。

武将方面,赵云、张郃、慕容平、牵招、李蒙等人这次都要随刘和北上。刘和为了确保路途之中的安全,必须要将麾下最最精干顶用的将领全部带走,虽然留守洛阳的仅剩李严、张逸、贾逵、屈蒙和邓海、陈贵等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逸是五阮关守将张瓒的弟弟,历史上能为刘虞死节,所以是个真正不怕死的义士。贾逵在历史记载中曾经率领数百士兵独守绛邑县城,对抗高干麾下将领郭援率领的数万大军,也是个脖子特别硬的猛人。

屈蒙年纪虽小,但与刘和的关系非同一般,又与李严、邓海和陈贵等人为丹水同乡,还曾跟在郭嘉身后学习了一年多时间,留在洛阳不会引起别人注意,关键时候可以阴别人一把。

文士方面,陈逸、郭嘉、田畴、郑浑、辛毗、徐岳、杜畿等人皆随刘和北上。蔡邕从颍川忽悠来的学子,大部分也随刘和前往幽州做事。他们当中虽然有一些胆小怕事的选择了离开,但多数还是热血冲动的年轻人,并不觉得此去幽州就会有多么危险,反而觉得越是惊险,才会越刺激。

陈逸是前太傅陈蕃的儿子,在年轻的士人当中很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有他与蔡邕相互搭配,就能稳住北上士子们的心。郭嘉是刘和离开幽州以多来最大的一个“收获”,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充分展示了不可或缺的本事,刘和能否顺利返回幽州,就靠他出谋划策。

田畴是刘和此次返回幽州的关键,如果没有他在前面带路,大军很难在北方的荒漠和草原上寻找到正确的行军方向。再者说,田畴离开幽州已有三年多,也该让人家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了。

郑浑与其兄长郑泰不同,正是能折腾的年纪,也正是渴望获得功绩的年纪,此去幽州,刘和有意提携他接替魏攸的职务,镇守类似高柳这样的边塞重镇。

辛毗有个哥哥辛评现在跟着袁绍混,虽说这个时代不太在乎兄弟几个分投数家阵营,像历史上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三兄弟就分属吴蜀魏三个阵营,三人也没有做出什么背主的事情,但刘和还是不放心将他放在长安,觉得带在身边放心些。

徐岳是刘和未来开启各种金手指的关键性人物,幽州有了这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很多技术革新方面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进步。刘和坚信,只要假以时日,徐岳绽放出来的光芒,一定会亮瞎大汉无数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士人们的狗眼。

杜畿是个当太守的好苗子,未来还有可能是出任州牧的上等人选,刘和已经将同样出色的贾逵给李严留了下来,怎么也要带走一个,免得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万一出了问题,那可真是哭都来不及。

确定了离开和留守的所有人员之后,也就到了刘和与洛阳暂时说再见的时候,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于是拉开帷幕!(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