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刘和得以崛起和壮大的根本,也是他接下来与其他军阀逐鹿的关键,所以刘和将之放在了内政官员任命的前面。
从刘和的安排来看,这次他为了这个武将调整任命的方案动了不少的心思,也费了不少的脑筋。
排在五军之首的骁骑卫,清一se由幽州骑兵组成,虽然人数最少,只有一万五千之数,但突击能力最强,也最为烧钱。养活骁骑卫的花费,足以养活两个龙护卫。特别是三千重骑兵,看似人数不多,却足以将代郡和上谷这两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耗去一半。
让赵云出任骁骑将军之职,统率这支犀利无匹的突击力量,属于实至名归,没有任何人会有异议。赵云这几年随刘和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无人可以复制,更是这次刘和返回幽州的第一功臣,将骁骑卫交给他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而让夏侯兰出任赵云的副将,则体现了刘和对赵云无条件的信任。夏侯兰原本就是赵云的手下,又跟赵云是同乡,如果刘和对他们不放心,绝对不会让他们凑在一起。
还有一点也能看出刘和对赵云的信任,那就是骁骑卫并未设军师一职,等于是由赵云完全说了算,不会受到任何监督制约。
排在五军第二的是龙虎卫,这支部队将由清一se的汉家子弟组成,主将更是由刘和亲自担任,充分体现了近卫军的特se。这支部队在扩编之后将有两万五千人,属于各军之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为了确保龙虎卫能够胜任各种作战需要,刘和为龙虎卫配备了轻骑兵、轻步兵、车兵、重步兵和近卫营,更是让两员表现抢眼的将领出任副将,还把郭嘉拽进来充当了军师。
由刘和亲自出任综合战力最强的龙虎卫主将,与他的身份完全匹配,既避免了其余将领的暗中比较,也符合近卫军必须由刘氏族人出任的“潜规则”。
排在五军第三的是镇北军,由资历最老的徐荣出任主将属于实至名归。这支部队在组建完毕之后,将由西凉籍、冀州籍、青州籍和幽州籍的士兵共同组成,可谓是降兵改造之后的重要去处。徐荣当初在董卓手下任职时,统率着来自各州不同籍贯的士兵,在保证部队的团结一致方面很有经验,让他来当这个改造降兵的头领,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镇北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托外长城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这样各州的降兵都不会与昔ri的同乡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也就避免了最大的隐患。徐荣只要踏实地守在幽州北方,将来刘和封他一个镇北将军那是少不了的。刘和不给镇北军配属军师,也充分说明了他对徐荣的重视和信任。如果徐荣没有独领一军的才能,刘和当初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周折将徐荣弄回幽州。
排在五军第四的是幽燕军,由能力出众、战功显赫的张郃担任主将,也是众望所归。幽燕军看似墙缝之中的柱头,有力没处使,但这都是暂时的,刘和将其部署在涿郡境内,自然有他的深远考虑。一旦冀州大局底定,幽燕军随时可以从五阮关进入飞狐道,然后直逼并州的太原郡,给袁绍拦腰一刀。
排在五军末尾的度辽军,由尚未康复的鲜于银出任主将,似乎有照顾的意思在里头,因为太史慈明显更加胜任此职,其实却不然。度辽军将来是攻打辽东公孙度的主力部队,而且刘和还要为这支部队配置水师,足以说明他对这支部队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比其他部队差。
刘和考虑到鲜于银在幽州威望足够但综合能力稍弱的实际,所以为他配备了最强悍的副将徐晃和仅次于郭嘉的军师李儒,这样就完全弥补了主将能力不强的这个短板。以徐晃的潜力,今后出任一军主将是跑不掉的,但他如今资历和战功还嫌不足,所以被刘和割爱分给了鲜于银。刘和本来是想让徐晃出任龙虎卫的副将,替自己管理部队的。
刘和当初曾跟鲜于银开过玩笑,说以后有机会就让鲜于银带一支部队前往辽东平了公孙度,如今看来他当初就有这个念头。
对于如何安排冀州方面的鲜于辅和太史慈,刘和虽然有了大概的方向,但还要看战事的发展。如果战事激烈,刘和不仅要给鲜于辅和太史慈扩充兵力,甚至他本人都有可能亲自率兵南下增援。
洛阳方面的申息军由李严出任主将,只是权宜之计,李严虽然能力全面,但将来的发展还是在朝堂之上,而不是冲锋陷阵。实际上,有位出身南阳的猛将倒是出任申息军主将的最佳人选,只可惜这位猛将如今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驻军在荆州南部,一时半会刘和是把他弄不过来了。
刘和对于武将的安排当中,称之为神来之笔的当属对刘虞老部下尾敦和张瓒的任命。这两人长期镇守关隘,因此远离权力中枢,属于典型的没有功劳却有苦劳,如果刘和不能将这两人安排好,就会寒了许多幽州老人的心,这自然不是刘和愿意看见的。
让尾敦出任渔阳郡太守、张瓒出任涿郡太守,不仅升了两人的职务,而且还为武将转职文官开了一个好头。今后刘和手下能力出众的武将越来越多,像鲜于辅、鲜于银这样位高权重的武将就可以向内政官员方面过渡,这样既不会伤了好兄弟的面子,还让大家看到了刘和的有情有义。
刘和向老爹介绍完了武将方面的人事调整计划,又将文官方面的调整意见也详细的说了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武将方面刘和说的是调整计划,而文官方面则是调整意见。所谓意见,即为参考之意。武将任用刘和听取刘虞的意见,所以说成是计划,而文官方面的调整则是向老爹提出任用建议,如此就不着痕迹却又十分自然的将父子两人的职责和任务划分开来。
刘和继续主征伐,刘虞继续主内政,父子两人也可以相互提意见,这样的权力分配完全符合郭嘉替刘和做出的谋划。
刘和向老爹提议委任韩珩出任渤海郡太守之职,委任陈逸出任右北平郡太守之职,至于地域最广也是最为凶险的辽西郡,则由文武全才的田畴出任太守之职。另外,为了照顾魏攸和程绪两位老下属,也可以让他们分别挂名代郡太守和上谷太守,拿着两千石的俸禄,但政事还是由护乌桓校尉府长史刘惠来主持。
刘虞对于刘和的这份太守人选提议名单基本同意,但却没有全盘接受,他认为陈逸的才能还不足以出任右北平那种边塞之地的太守,所以准备将冀州刘政调回来出任右北平郡太守,然后让辛毗接替刘政出任安平相之职。至于陈逸,刘虞打算让他在自己身边做个从事,锻炼几年再说。
刘和忽然想到辛毗的哥哥辛评还在袁绍阵营做事,急忙提醒刘虞,结果刘虞笑着说:“正因辛毗是辛评的族弟,为父才要把他派到安平国去,这样正好检验一下辛毗主动投效的真实用意。”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