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本以为皇甫坚寿去了闻喜那个鬼地方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逃跑,结果皇甫坚寿不仅安心在闻喜呆了下来,而且还干得有板有眼,将本来只有五百人的队伍扩大到了一千多人。{首发}
吕布心中纳闷,他想不通为何驻军绛邑的麹义会坐视皇甫坚寿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坐大,因为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吕布想不通,皇甫坚寿同样也想不通。别看他在士兵面前表现出一幅坦然无畏的样子,可他也不想白白送死呀,如果不是被吕布这厮逼到这种境地,龟儿子才愿意只带五百步兵就跑到麹义的眼皮子底下搞事。
麹义被赵云威胁的不敢拿皇甫坚寿开刀,这种丢脸的事情自然不好到处张扬,所以大家都被蒙在鼓中。就在吕布和皇甫坚寿都纳闷的时候,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出现在了河东,并且很快就在河东引发了一股涌动的暗流。
这位重量级人物,便是刘和的左膀右臂,统属着军情司的田畴。
田畴受刘和所托,从邺城途径河内秘密抵达河东,首先见的是麹义。虽然目前与麹义属于敌对的阵营,但田畴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因为他手中握着麹义感兴趣的东西。
麹义此前从未与田畴接触过,但他却是听说过田畴的名字,也知道田畴是刘和十分信赖的属下,所以对田畴客气有加,不敢怠慢。
田畴开门见山,告诉麹义自己这次来是想让麹义帮忙把郝昭的家人从晋阳送到河内,作为交换的条件,冀州方面可以把邺城之战时俘虏的逢纪释放。麹义觉得这样的交换对自己没有多少好处,于是不肯同意。田畴提醒麹义,他还可以帮忙把麹义的家人从青州平原迁往并州。麹义听了田畴这话,当时就变了脸色。麹义请求田畴保证自己的家族在平原的安全,田畴一口答应下来。如果不是麹义推三阻四的,他也没打算用麹义的家人威胁麹义。
把麹义这边的事情办妥之后,田畴又前往闻喜,暗中会见了皇甫坚寿。
为了让皇甫坚寿认清形势,田畴没有隐瞒赵云出面威慑麹义的事情,这让皇甫坚寿心中的疑团终于得解。
皇甫坚寿问田畴:“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不知田先生前来,想要得到什么?”
“田某此来,却不是想从皇甫将军身上得到什么,而是给将军带来了援助!”
“田先生不是在说笑吗?河东对于刘世仁而言。不过囊中之物,你又何必在我身上浪费时间。”皇甫坚寿似乎对刘和的帮助有些抵触,表现的并不热心。
“皇甫将军的骨气令田某敬佩,不过我想说的是你若是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只凭意气行事,那么你就不配统率千军万马,更对不起令尊皇甫义真大人的一片苦心!”田畴用犀利的语句刺激着皇甫坚寿,一点都没有给他留面子。
“你凭什么认为我是在意气用事?”皇甫坚寿大声分辨。
“如果你不是意气用事,当初在长安的时候又怎么会与吕奉先混战?如果没有那场混战。李傕又怎会趁虚攻入长安?如果李傕没有攻入长安,你此时又怎么会栖身在闻喜这个危险的地方?”
田畴连续三个发问,把皇甫坚寿问的张口结舌,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见到皇甫坚寿低头。田畴告诉他若是发现闻喜危险的时候,可以带着队伍前往轵关陉躲避,驻守哪里的部队不会为难于他。
皇甫坚寿不明白刘和为什么会对自己这种已经失势的人还如此重视,便问田畴原因。田畴告诉他说:“公子看你有情有义,不愿大汉又失一名忠臣良将,所以叮嘱我尽力把你救下。”
皇甫坚寿似有所悟。恭送田畴前往安邑。
田畴一改此前的低调行事,前往安邑时弄出不小的动静,城内之人皆知田畴代表刘和前来会见吕布,顿时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
吕布到了安邑之后,虽然还未大开杀戒,但为了杀鸡儆猴,还是拿几个吵闹得凶的开刀,砍了十几颗脑袋。安邑城内多数人慑于吕布的凶威,加之吕布封锁了城门,所以无法脱离险境,大家早就盼望着洛阳方向能够出手,将自己从吕布手中拯救出去。刘和虽然不在洛阳,但他是洛阳实际的控制者,田畴既然来了,便让大家看到活着离开安邑的希望,因此城内出现骚动也是正常。
吕布控制着一干大臣和他们的家人,自然不是想要在安邑创办一所大型的“爱心敬老院”,而是待价而沽,等着刘和或者袁绍出价呢。这些大臣对于吕布而言,毫无价值,但对于占了长安的袁绍和实际掌握着洛阳的刘和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无论袁绍还是刘和,想要收买人心的话,无疑从吕布手中将这些被扣的大臣拯救回去是最简单便捷的做法。
田畴见到吕布时,吕布显得胸有成竹,还故意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架势,这让田畴心里觉得十分好笑。田畴心中自语:“哼,你还以为自己是当年那头虓虎么?如果不是因为当初你曾帮过蔡大学士一家,公子想给你留条活路,子龙早就把你这个无忠无义之辈解决了!”
田畴故意与吕布谈论沿路而来的所见所闻,东拉西扯的倒是挺热闹,可没有一句话涉及此行的目的,吕布陪着笑脸坐了一会之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子泰先生此来河东,所为何事?”
田畴一脸轻松地回答:“想与将军做笔划算的买卖!”
“买卖划不划算,还要看双方开出的条件。”王楷在一旁帮腔。
“大公子的意思是用秦谊、许汜两人,与前将军交换一个人回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