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丁宇宁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与魔方六周之心灵征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很喜欢那个欧式长廊,和背后的楼房有一种很自然的连接。那种想切合的默契,没有给人一种从优美环境瞬间跃入嘈杂都市的落差,反而是一种很好的衔接:仿佛那长廊的尽头就是家。走累了,就可以回去休憩。那里有朋友、有亲人、有灯光、有温暖

转了两周之后,实在抵挡不住雨水的侵袭,于是,转身带着满足离去。

四。魔方第四转-修行

本以为心中有了宏图,便按照自己的想法认真的画了出来。结果,顺了那句“眼高手低”的规则。一上课,很快就被老师打出了原形,说画的不论从构造和色彩还是整体形状都一无是处。当时,心情真的无比失落。满脑的委屈,让我又想起了“好点儿”他绝对不会哭泣,但他掘着嘴巴满脸委屈的时候应该蛮好笑的。他会重头来过,破涕为笑的。所以,忍忍劲,起码我这个“大哥级”人物应该学会坚强,坦然的面对失败,尽管付出了很多、很多。毕竟,很多事,只看结果。想起那个我脑海里的“好点儿”也许每个人都是她心中的“好点儿”吧。所以她习惯了严厉、习惯了苛刻、习惯了批评习惯了表扬、习惯了微笑、习惯了欣赏只是每副表情都对应着不同时段的不同人群。我们此刻面对的,应该也必须是最真实而又最残酷的,三个字“你懂得”

在一张张否定和再否定作品之后,老师终于把她下一步伟大的计划说了出来(一听到,同学们就一阵唏嘘):“这周六日,第一天步行去文化广场,顺便参观一下东风渠。周日,你们就步行去cbd吧。”那个周末有点累(具体的详情我就不详述了,空间有照片,那几天应该写有几篇和这类似的日志),但按照着既定的一系列路线前行。只是时间换了一下,文化广场并不远,所以没有多大的感觉。也就是因为没有多少感觉,乃至之后对它没有一点本质上的了解:地形、地貌、建筑风格基本上都一窍不通。真把自己当成了“游客”在里面闲逛了半天,而却没有得到太多的有价值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我们“浮躁”的一种价值观吧。(后来吧,我没有少去文化公园,因为各种老师的各种作业总和那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熟悉也得熟悉啊。)

第一天去cbd的印象倒是深刻,大早上从学校出发,坐车坐到中州大道,开始了一天的征程。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了双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有点不靠谱,但还是信心满满的出发了。我承认我是一个方向感很差的人,勉强的还能认出来东西南北,但有时偏差的角度是九十度,难免会一不小心就把方向说错了。(还清楚的记得,易洁同学看着地图走着路,还硬把北说成南,也真难为她了。)所以我总是小心翼翼的跟着人群,反正只要一直跟着一个人(哪怕都走错方向了),我也会自我心理暗示:“没事的,不要慌,走慢点,前面有人,静下心来去领略沿途的风景和建筑风格。”

在前往cbd的路上,也有很多有趣的事。看着那些形状迥异又颇具美感的建筑群体,巧妙的色彩搭配,还有重复、对称或是特立独行的韵律,真的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喜欢那河堤垂柳新发的嫩绿的新芽,在风中轻轻的摇摆,像是在招手欢迎;喜欢那清澈宽广的如意湖畔木制的地板,还有柱子上各式各样的帽子,仿佛是一个个在摆pose的模特儿;喜欢大家有聚有散,但凭借着电话的联系,总能在某个时刻集合,然后再次的分离。如此的循环,却有别样的乐趣。(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快乐,却只为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终点。)至于我们,有走着走着,就硬把东说成北的人;有看着地图,摸索了半天,找不到自己确切位置的人;也有走的太快,结果把自己走丢的人;还有照相照着、照着就找不到人的人总之事件五花八门,情节妙趣横生,这正是属于我们这个年龄这样的阶段所特有的快乐。那些沿途的小插曲,会让我们忘记脚下路途的漫长,忘记身体的疲惫。其乐融融的走在路上,一条又一条的在大道上寻找着方位,寻找着完成“任务”的最佳路线。当然少不了半途折返,在内、外环交替行走时,也免不了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最起码我们是像西游记“唐僧取经”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的。锻炼身体同时,又欣赏着关于春天的美好。同化着我们共同的幸福,分享着我们彼此的快乐。在阳光中自在的笑着,微风纪录着我们欢快的身影,又在清澈的湖水中交替的浮现着

五。魔方第五转-回炉

兴冲冲的我们这两帮人走完了cbd,顾不得疲惫,反而像完成某种使命般亢奋。不愿像九零后那样娇惰的“因为长时间步行”这样一个很好的理由而集体罢课,大家都是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课堂。尽管疲惫,但眼神里流露出的更多的是欣喜。坚持着正常上课的进程。第二天上课,老师调查步行去cbd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只有我们那十几个人乖乖的走完了全程。(不是说我们多伟大,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基本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一个学生起码的“职业准则”)其他一行人全是借住交通工具来完成旅程的。人类的文明牵制了他们最初的感受,禁不住诱惑的引诱,注定要有一个悲惨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值得钦佩的,他们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切实行动。作为他们“诚实”的馈赠,老师让我们周六日抽一天时间再踏cbd。(“我嘞个去!”这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看到“大发雷霆”的她,我们好像也“理屈词穷”了。)作为她“仁慈”的见证,她要求我们从学校直接步行去cbd,不准搭乘任何交通工具,拍照下沿途的路标,再按照原定的线路回来。很多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恩赐”毕竟他们没有真正的步行cbd。我则有些不以为然,一句“我们是步行的,又没有作弊,为什么也要去?”想都不想的脱口而出。然而一句“既然你们走过一次,也不在乎多走一次吧?况且这对你们是有好处的!”我瞬间无语了,不想去做过多的争辩,毕竟我们是学生。想想也是,我们这些“好点儿”没有太多发言的理由。不仅仅是阅历,还有我们审视问题的局限性和高度。所以,整理背包,周六又开始了我们“新”的征程。

这次,倒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叛逆的我们,更多是迫于无奈为了完成作业而机械般的行走着。毕竟,这也是我们在郑州第一次真正意义长距离上的脚踏实地。有些重复的风景的确很美,但不一定就需要我们反复的欣赏。有很多时候,特别对于创作,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关乎作品的立题立意,也是后续整个思路的骨架和有灵魂深度的东西。有时候,审美疲劳的我们反而更难发现美的真谛所在。所以,对于我更多像是一种“查漏补缺”的游走,去搜寻上次被我们遗漏的而又具有某种特别的美的价值的某个建筑风格或某断植物水系的配置。但总的来说,一天走下来,要比上车疲惫的多。也许是因为我们知道了起点和终点距离的缘故吧,我们急于行走,那些北我们认为可有可无的风景,大都一闪而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又一次从起点走到了终点,没有半途而废。(无知是可怕的,可是对知道的事产生畏惧那种心理承受的压力不亚于无知本身。)很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提升和跨越,关于欣赏、关于文学、关于人生,越是感悟颇多,就越是觉得自己荒诞。因为对于为人,他们大多数不对人生做太多的感慨。他们所做的,只是承认自身的价值,然后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包括物质上和精神层次上),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去改变生活,而不去花过多时间去思考那个虚拟的“实体”(综上所述,多愁善感的我应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年纪、朋友和我现在所拥有的。)

六。魔方第六转-重生

在这几周,我们总是不间断的攻绘文博广场。“点、线、面”的构思在我们空洞的脑海里越来越具有概念。在一次次信心满满的交图,又一次次战败而归的过程中,有许多女生(就是“深度熬夜”那种)看到老师一次次的否定和挑剔,终于忍不住泪水决提了。爬在桌子上沉思良久,却又不愿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狼狈不堪的样子。于是愈发的坚强,在一次又一次攻型、攻图、攻色的不断重复中,终于扭转了完败的局面。他们终于创造出了一幅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同。他们的眼角又一次湿润了,他们像守护孩子般,小心翼翼而又恋恋不舍的把画交给了学习委员。其中饱含了他们多少心血,他们又情不自禁的从学习委员那里拿了出来,与它合影留念,只为了重温那份美好而又辛劳的瞬间,没想到此刻竟如此甘甜。(而我所做的,只时拿支笔匆匆的记录下梗概,然后再不断的修改和填充。由于不太擅长电脑打字,只好用手机把它整理成电子稿暂存到空间日志,作为缅怀那段岁月的一个见证。)这一点“好点儿”也许现在还不懂,但未来的某一天,在在那刹那间,他会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妈妈,用不一样的方式教育他,使他更好的成为具有一个“完美人格”的社会分子。

正如时建瑞同学分析“命与性”那样:“人妖有最基本的虔诚,对于理想要敢于追求,因为我们在生活地平线上。要了解自己,对真是的自己有掌控的度,始终感恩生活,叩拜生命。一切习惯和方法都由心而生,不要去抱怨得失、挫折,只要我们还活着,一切就有希望。活着,就是一切最有利的证明!”(不是原话,凭着记忆润色,分析的挺好的,我又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抄袭”忘建瑞谅解。哈哈)此刻,我仿佛又听到了“好点儿”爽朗而又清澈的笑声

后记:写给张凌老师,以及那些和我共同走过这段所有的所有朋友们。新年将至,希望大家在蛇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