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人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谈德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中国人的忍耐虽属举世无双,可是他的无可无不可,享盛名尤为久远。

这种品性,我深信又是产生于社会环境。下面有一个对照的例子,故事虽非曲折,却是意味深长,堪为思维。我们且试读英国文学里汤姆博朗(browntom)母亲的临终遗训:“仰昂你的头颅,爽爽直直回答人家的问话。”

再把中国母亲的传统的遗嘱来作一对比,她们总是千叮万嘱的告诫儿子:“少管闲事,切莫干预公众的事情。”她们为什么这样叮咛,就因为生存于这一个社会里,那儿个人的权利一些没有法律的保障,只有模棱两可的冷淡消极态度最为稳妥而安全,这就是它的动人之处,此中微妙之旨固非西方之所易于理会。

据我想来,这种无可无不可态度不会是人民的天生德性,而是我国文化上的一种奇异产物,是我们旧世界的智慧在特殊环境下深思熟虑所磨练出来的。泰纳(taine)说过:罪过和美德为如糖与硫酸之产物。使非采取这种绝对的见解,你不难同意于一般的说法,谓任何德行,如容易被认为有益的,则容易动人而流行于社会,亦容易被人接受为生命之一部。

中国人之视无可无不可态度犹之英国人之视洋伞,因为政治上的风云,对于一个人过于冒险独进,其险恶之征兆常似可以预知的。换句话说,冷淡之在中国,具有显明的“适生价值”中国青年具有公众精神不亚于欧美青年,而中国青年之热心欲参与公共事业之愿望亦一如其他各国之青年,但一到了25岁至30岁之间,他们都变得聪明而习于冷淡了。(我们说:“学乖了。”)中国有句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冷淡之品性,实有助于圆熟和教育。有的由于天生的智慧而学乖了,有的因干预外事惹了祸,吃了一次亏,学了一回乖。一般老年人都写写意意,玩着不管闲事的模棱两可把戏,因为老滑头都认识它在社会上的益处,那种社会,个人权利没有保障。那种社会,因管了闲事而惹一次祸就太不值得。

无可无不可所具的“适生价值”是以存在于个人权利缺乏保障,而干预公务或称为“管闲事”者太热心,即易惹祸之事实。当邵飘萍和林白水——我们的二位最有胆识之新闻记者——1926年被北洋军阀枪毙于北平,曾未经一次审讯,其他的新闻记者自然马上学会了无可无不可之哲理而变成乖巧了。中国最成功的几位新闻记者所以便是几位自己没有主张的人。像中国一般文人绅士,又像欧美外交家,他们方自夸毫无成见。不论对于一般的人生问题或当前哄动的问题,他们都没有成见。他们还能干什么呢?当个人权利有保障,人就可变成关心公益的人。而人之所以兢兢自危者,实为诽谤罪之滥施。当此等权利无保障,我们自存的本能告诉我们,不管闲事是个人自由最好的保障。

换句话说,无可无不可本非高价值之德性而为一种社交的态度,由于缺乏法律保障而感到其必要,那是一种自卫的方式,其发展之过程与作用,无以异于忘八蛋之发展其甲壳。中国出了名的无情愫之凝视,仅不过是一种自卫的凝视,得自充分之教养与自我训练。我们再举一例证,则此说尤明。盖中国之盗贼及土匪,他们不需依赖法律的保障,故遂不具此种冷淡消极之品性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侠义,最关心社会公众的人。中国文中侠义二字几不可区别地与盗匪并行,水浒一书,可为代表。叙述草莽英雄之小说,在中国极为风行,盖一般人民乐于阅读此等英雄豪杰的身世及其行事,所以寄其不平之气焉。elinorglwww.loushuwu.ccielzola)之流的拿生物学来解释人生。在左拉,这是智识的嗜好,而在中国是民族的自觉。

实体论者之于中国,非学而能,乃生而能者。黎元洪从未以脑动作研究专家著称,但是他因为中国人,知道一切政治问题无非是饭碗问题;因为是个中国人,他给中国政治下了一个精深的解释。

此冷淡而又实利的态度,基于极为巧妙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只有耆艾的老人和耆艾的民族始能体会其中三昧,不满三十岁的年青人还不够了解它,所以欧美的年青的民族也还不够了解它。故“道德经”著者老子之所以名为老子,似非偶然。有些人说,任何人一过了四十岁,便成坏骗子,无论怎样,我们年纪越大,越不要脸,那是无可否认的。二十左右的小姑娘,不大会为了金钱目的而嫁人,四十岁的女人,不大会不为金钱目的而嫁人——她们或许称之为稳当。希腊神话中讲过这么一件故事,不能谓为想入非非:故事讲年轻的伊加拉斯因为飞得太高,直让蜡质的翅翼都融化了,致扑落跌入海洋了。至于那老头儿谭达拉斯则低低的飞着,安安稳稳飞到了家中了。

当一个人年纪长大了,他发展了低飞的天才,而他的理想又揉和之以冷静的慎重的常识,加之以大洋钿之渴念。实利主义因为老头儿之特性,而理想主义则为青年人之特性。过了四十岁,他还不能成为坏坯子,那倘不是心脏萎弱者,便该是天生才子。才子阶级中便多有“大孩子”像托尔斯泰,史蒂文生、巴莱。这些人具有天生的孩子脾气,孩子脾气再加以人生经验,使他们维持永久的年青,我们称之为“不朽”这一切的一切,彻底说一说,还是纯粹的道家哲学,无论在理论是或实际方面;因为世界上收集一切人生的俏皮哲学者,没有第二部像那短短的道德经那样精深的著作。道家哲学在理论上和实际上即为一种俏皮圆滑的冷淡,是一种深奥而腐败的怀疑主义,它是在讥讽人类冲突争夺的枉费心机、以及一切制度、法律、政府、婚姻之失败的嘲笑,加以少许对于理想主义之不信心,此不信心之由来,与其谓由于缺乏毅力,毋宁说由于缺乏信心。它是一种与孔子实验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同时亦为所以补救孔教社会之缺点的工具。因为孔子之对待人生的眼光是积极的,而道学家的眼光则是消极的,由于这两种根本不同的元素的锻冶,产生一种永生不火的所谓中国民族德性。

因是当顺利发展的时候,中国人人都是孔子主义者,失败的时候,人人都是道教主义者。孔子主义者在我们之间努力建设而勤劳;道教主义者则袖手旁观而微笑。职是之故,当中国文人在位则讲究德行;闲居则遣情吟咏,所作固多为道家思想之诗赋。这告诉你为什么许多中国文人多写诗,又为什么大半文人专集所收材料最多的是诗。

因为道家思想有如咖啡,含有神秘的麻痹作用,所以能令人感觉异样的舒快。它治疗了中国人的头痛和心痛毛玻它的浪漫思想、诗意、崇拜天然,在乱世之秋,宽解了不少中国人和性灵,恰如孔子学说之著功盛平之世。这样,当肉体受痛苦的时候,道教替中国人的灵魂准备了一条安全的退路和一服止痛剂。单单道家思想的诗,已能使孔教典型的严肃的人生稍为可忍受一些了;而它的浪漫思想又救济了中国文学之陷于歌颂圣德,道学说教之无意义的堆砌。一切优美的中国文学,稍有价值为可读的,能舒快地愉悦人类的心灵的,都深染着这种道家精神。道家精神和孔子精神是中国思想的阴阳两极,中国的民族生命所赖以活动。

中国人民出于天性的接近老庄思想甚于因教育而接近孔子思想。我们忝属人民一份子,人民之伟大,具有天赋人权,故我们基于本质的公正概念,足以起草法典,亦足以不信任律师与法庭。百分之九十五的法律纠纷固在法庭以外解决。人民之伟大,又足以制定精细之典礼,但也足以看待它作为人生一大玩笑,中国丧葬中的盛宴和余兴就近乎此类。人民之伟大,又足以斥责恶行,但亦足以见怪不怪。人民又伟大足以发动不断之革命,但亦足以妥协而恢愎旧有之政体。人民又足以细订弹劾官吏的完备制度、交通规则、公民服役条例、图书馆阅览章程,但又足以破坏一切章程制度条例,可以视若无睹,可以欺瞒顽忽,并可以摆出超越的架子。我们并非在大学校中教授青年以政治科学,示之以理想的行政管理,却以日常的实例以见县政府、省政府、中央政府实际上怎样干法。不切实的理想于我们无所用之,因为我们不耐烦空想的神学。我们不教导青年使成为上帝子孙。但使他们以言行模拟圣贤而为正常现世的人物。这是我为什么确信中国人本质上是“人文主义者”而基督教必定失败于中国,非然者,它必先大大的变更其内容。基督教教训中所能被中国人所诚心接受之一部分,将为基督训诫之如下述者:要“慈和如鸽”“机敏如蛇”此两种德行,如鸽之仁慈与如蛇之智慧,是俏皮的二大属性。

简言之,我们固承认人类努力之必需,但亦需容认它的虚在。这一个普通心理上的状态,势必有一种倾向,发展被动的自卫的智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在这一个基本原则下,一切中国人之争论都草草了事,一切计划纲领须大事修改,一切革命方案要大打折扣,直至和平而大家有饭吃。我们有句俗语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它的意义等于“勿生事”“莫惹睡狗”

人的生活像是蠕动于奋斗力极弱,抵抗力极微的生活线上,并由此而生出一种静态的心理,这使人堪以容忍侮辱而与宇宙相调和。它也能够发展一种抵抗的机谋,它的性质或许比较侵略更为可怕。譬如一个人走进饭店,饥肠辘辘,可是饭菜久待不至,不免饿火中烧,此时势必屡屡向堂倌催促,倘使堂倌粗鲁无礼,可以诉之于账房间谋出气;但倘令堂倌回答得十分客气,连喊“来了来了”以应。而身体并不动弹一步,则一无办法,只有默祷上帝,或骂他一二声,还须出以较为文雅之口吻。像这样的情形,总之,就是中国人的消极力量,这种力量谁领教得最多,谁就最佩服它,这是老猾俏皮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