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立志传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7章 曹操的难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刘备回过了头来,望向陈祗,他从陈祗的语气里边听不到讽刺,而是一种顾虑,不过,对于能够在乱世里挣扎着生存而发达至今日的刘备而言,陈祗所描绘的科举制的弊病,只不过是一种优良事物的副产品。

“不用!如此良策,备岂可置而不用,况且,奉孝加上的这一条,乃是为国之社稷而作,若是我大汉当初能一意如此,如何会有今日群雄并争之患?”刘备这话有些想当然,但这也证明刘备读懂了陈祗的心思,而且,他决定毫无保留的信任。

建安十五年冬,刘备这位荆州牧皆益州牧发布了官吏录用新制度,以科举为主,九品官人为辅的录用制度终于登场亮相,举国震惊,而寒门庶族听闻此消息拍额相庆者无数,由此更是掀起了一股南奔的浪潮。

曹操斜卧在床榻上,虽然精神仍旧抖擞,但是脸上的病容却是什么都掩盖不住的,轻咳了两声,继续看着那份从荆州传来的情报。

“好一个刘玄德,事事皆与孤对着干,这科举制如此手笔,实乃天纵之材尔。”曹操将那手中的情报放下之后,抬起了头,望向身边正在侍候自己的曹丕。“阿父,这科举制依孩儿看,确实利,但却多有弊病……”曹丕小心地赔笑道。

曹操抬起了手,拦住了曹丕的话。“丕儿,你这些话是不是那些人说的,你不用解释,这些事,为父眼未瞎,耳未聋,岂能不知?只是丕儿,世家大族可用之,但切记不过太过,不然,后果难料。”

“阿父,其实孩子也不全是听那些人的,只是,现如今,阿父欲进魏王之位,确确实实离不得那些人的支持,所以,孩儿觉得科举制虽好,但如今正是紧要关头,缓一缓,也是好的。”曹丕点了点头,小心地解释道。在曹操那两只几乎不会泄露出一丝情绪的眼睛前,曹丕垂下了头,手心已然尽是汗水。

--------------------

曹操没有点头或者摇头,站起了身来,缓缓地在厅中踱着步,自濡须口之战后,曹操的身体便有一日不如一日的趋势,虽然他仍是掌握住一切军政大事,不过,自击败马超之后,曹操已经开始打起了立世子的主意,如同历史上一般,曹丕成为了他的最佳人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