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84之狂潮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57章你膨胀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曹海燕正一肚子火要到荆建这里来倾诉:“还不是为那俩皮猴?死活不让他们报户口,连我的接收单位都没了着落。我不是有几个京城本地同学吗?找他们帮忙,可他们都推三推四的。”

    这里就需要介绍当时的国情。像曹海燕、秦姿这样外地来京读大学的,后来公派留学,毕业后回国报道,倒没什么找不到工作的烦恼,在各单位依然是很抢手的,有专门机构负责安置。

    然而秦姿几乎没要求,她就很容易安置,实际上她有没有工作都无所谓。曹海燕可不同,她需要有个京城户口,所以难度就高了些。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荆建就不能安排呢?当然可以安排,但无法解决户口。此时三资企业的员工档案都挂靠在对外劳动服务公司,包括以后缴金什么的(这时候还不存在缴金,但外企会缴纳给劳动服务公司一部分,会计算工龄,其实和以后的缴金差不多)都不会有问题,但户口问题只有那些机关和国企掌握名额。

    因此可以这样走流程,曹海燕先去那个单位报道,并且档案也在那个单位管理。随后可以灵活掌握,索性上班混日子,或者送点礼请个长病假,或者什么停薪留职的都可以。但关系一定要保留,否则就没办法解决京城户口。

    而在当时,归国人员这样的情况很多,如果就是曹海燕一个人,那基本上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可别忘了,她还有那对双胞胎。由于无法提供结婚证明,荆建又一定要让他们是中国国籍,那就遭遇了一项当时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很明显,这就是非婚生子女。而在政策中,非婚生子女全部归类于超生。本来在荆建的概念中,其实超生更不是问题,无非缴纳社会抚养费罢了。但不要忘记,那些机关国企可是有超生指标的,来了你一个曹海燕,我们计生工作又怎么办呢?难道领导就被你一票否决了吗?于是乎,一下子就找不到肯接收的单位了。

    而在今天,曹海燕找的那几个京城本地同学,他们多多少少都与吴耀东拐弯抹角的认识。所以曹海燕就是找错了人,这几个同学又怎么会帮忙呢?

    不过曹海燕的心情很糟糕,对荆建埋怨道:“都怪你,美国国籍全都抢着要,就你要闹花样。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直接做美国人呢。”

    如果孩子是外国人,当然不需要遵守中国的计划生育。就是以后不享受义务教育,要到专门的国际学校去上学。

    “呵呵。”对曹海燕的焦急心情,荆建能够理解。但孩子的国籍问题是不容商量的,“你瞧瞧,急啥呢?以后孩子发现和他们的兄弟姐妹小伙伴们都不同,对他们的成长也不好。”

    “那咋办呢?”曹海燕急的直跺脚。

    “这事简单。”荆建略微一考虑,他就想到了办法,“我会给小贾电话,让她找找基金会有啥关系。不就是找个接收单位吗?根本难度不大,你就安心等着吧。”

    概念基金会每年有不少科研和扶持项目,对许多单位,尤其是大学和研究所来说,就是一家大金主。其中随便找家愿意接收的,而且有京城户口指标的,多给几个项目,资金再放宽些,要的单位依然会抢破头,相比较解决经费,计划生育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