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同人] 我有母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4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以至于出现了有人被取中,但不知为何取中;有人落第了,但不知为何落第,浑浑噩噩更不知如何改正。

但是,皇太后掌控他们的仕途和命运,皇帝又鼎力支撑,尚书令和主考官不得不打起百倍的精神批阅试卷,尽可能做到公平。

考生得知这项惠政之后,无不高呼陛下圣上英明。

落第的考生又与他人一起兢兢业业地准备起明经或明法考试来。

明经、明法、明算依次考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张榜公示,明经录取九十八人,明法录取一百零三人,明算录取三十二人。

同样,明经明法明算的落第试卷发还众人。

不中孝廉科又不中明经(明法)的准孝廉们傻眼了,明经(明算)是比孝廉科容易,但是录取人数为什么还是那么少啊。

若刘隆听到他们的心声,肯定会抬头望天,一脸无可奈何。他也想多录取,然而朝廷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官位。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不出三年,朝廷必当面临候补官员“冗滥”的局面。

“官制改革迫在眉睫。”无论刘隆还是邓绥,心中都涌现出急切来。

若这批岁科举子没有安排好,只怕时人轻视,说不得是改革几年,归来仍是从前。

明算科录取的人数少,倒不是故意压制人数,而是报考的人少,考过的人也少。

最后一场考试是武举,张榜录取一百零七人。

所有

的考试在三月下旬落下帷幕,落第的考生归家或留在京师,取中的考生留在京师,等待朝廷安排。

孝廉入了郎署,明经明法明算进了新设的翰林院等待任命,武举进士按照惯例分流。

大约半年至一年时间,这些人会被安排到朝中各部或者地方为官作吏。

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从三月就开始下,着实恼人。

刘隆从新年开始就不上学,主要精力投到政务之上。他原本要在德阳殿处理,但是现在朝政大权在母后手中,不如直接来崇德殿便宜。

这样既能时刻了解情况,又能时不时歇息(偷懒)。因而刘隆没有看大臣上给他的奏表,反而看起上奏到母后这里的奏表。

邓绥念皇帝是一国之主,说了一次要他回德阳殿批阅奏表,不过刘隆振振有词反驳说,在母后这里也是一样,而且效率更高呢。

邓绥早已习惯皇帝在身边处理奏表,闻言作罢,将其留在身边用心教导。或许是有人顶着国事,刘隆并不是那么上进。

邓绥叹了一声,她事情繁忙,很多时候就随刘隆去了。刘隆的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