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书我不穿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2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知善是肯定不会来的,”萧君泽这事后,还无情地嘲笑了青蚨,“我生孩子生得太容易了,觉得是我浪费她的时间,觉得我的特别太特别了,不能通用,只让我等死了把尸体给她。”

青蚨大怒:“她做什么春秋大梦。”

萧君泽倒不介意:“人死如灯灭,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再说,我和她谁活得久,还不一定呢?”

别看魏贵妃出生道家、医术高超,却半点没有道家的养身意识,时常熬夜就算了,还经常亲自去各种乱七八糟的医疗现场,还经常一天就做下四五台手术,虽然病人存活率不高,但她的工作强度是真的强,掉头发掉的厉害,听她偶尔抱怨自己的头发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青蚨只是点头,他记住了这事,暗自决定绝对不让这事发生,除非自己死了,否则,魏大妇敢乱打主意,绝对先着陛下一起去。

-

二月时,修法大会宣告结束。

许多人都开始准备着回到故土,但也有许多有志之士留下,他们一边等着襄阳每隔一段时间新的律法公示,一边开始在这襄阳城中寻找新的机会。

随着这些人物的留下,襄阳主城区的房价渐涨,襄阳书院周围更是涨到了一种让人晕眩的地步。

许多人开始的考取襄阳书院的凭证,学习这里的学说,让造纸业和印刷行业又大火了一波。

原本销量不温不火的世学,在西北、并州落入襄阳之手后,开始迅速成为全国都畅销的重要书籍,哪怕还在乱局之中的河北、青州、河南等地,也有人坚持在乱世之中苦读,准备等待时机。

襄阳书院里,一名十来岁少年正就着麦饼,沾着大酱,一边吃,一边看书。

麦饼只吃了一半,他便有些不舍地放到一边的竹笼里,擦洗了手,打开一本写满笔记的书卷,温习另外一门功课。

他是蜀中前来求学的士子,这次趁着修法盛会,家中长辈将他带来,求学耗费甚多,家中二十余亩的产出粮食,也只是够从蜀中来此的路费,需要十分节约。

好在,两轮淘汰后,他成功考入了三期,到这时,他就可以有一个宿舍,与人同住,还能省下一些在外租住的费用,那实在是太高了。

相比之下,他的舍友就要宽裕很多,不过……

“怎的这么晚才回来?”他问刚刚进门的舍友。

那名舍友抬起头,十五六岁的清俊脸上带着一点微笑:“我家与宇文家有些交情,想看看能不能调去那小学堂,结果被嫌弃年纪太大了。”

“小学堂?”少年忍不住笑道,“你苏绰不是自问学富五车,只觉得在这里学就最好,怎么还要去小学堂?”

“你不懂,”苏绰微微摇头,“学什么不重要,在那里,有想见的人啊。”

他也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自幼周围都夸赞,但在读完襄阳的《世学》后,便开始崇拜那位做出这一切的君刺史,日思夜想都想见一面。

所以,这些年越发苦读,他还通过算学,自创一套军中计账之法,还专门让人印刷出一整套的计账表格,配合着他新著的《习度支》这一书,解决了在襄阳求学的学费问题。

可居然没能入君刺史的眼……

不过也对,那样的人物,创出的《气候论》《地理志与国》《世学》哪个不是经天纬地之学,自己这一点小小的创造,又算得了什么?

倒是今天在宇文洛生家见到的那位小孩,长得却是真的可爱,看着就想抱抱。

苏绰深吸了一口气,继续写信给自家兄长苏让。

他如今有些拿不定主意,如今他已经十六岁了,兄长苏让已经在关中清理郑国渠,做出一番事业来,自己是要先去地方,还是先实现梦想,见见那位大人呢?

真是艰难的选择啊!

……

时间缓缓过去,一转眼,已经是三月。

襄阳开始了新一伦的吏治大考、面试,为各郡县储备人才。

天下云集响应,虽然都要从基层做起,但问题不大,毕竟襄阳前途远大,只要地盘多了,总有上位的机会。

不过,这三个月间,河北又开始有了新变化。

以高欢、斛斯椿为首的六镇鲜卑军民,与河北的高氏大族,开始了对幽州的争夺。

如果是历史上的高欢,他有足够的威望和知识,来征服半个天下。

但如今的高欢,手下能打的儿郎并不多——许多六镇军户都在乱世中去了西北、襄阳等地安身,一些在河套站稳脚跟的军户,已经开始收复混乱中的六镇故土。

许多在河北就食的鲜卑人,开始寻找起了回六镇的机会,毕竟河北之地,也不是家,他们不习惯耕作,被当地汉人敌视,双方的冲突实在太多,而随着大量鲜卑人的回流,占据了不多土地的高欢等人,人手在多次征战下,便开始显得弱势。

渤海高氏借了逃亡投奔过来的魏帝元修这个名头,得到河北许多的世族的支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打下了四个州,等同半个河北的土地。

河北的世族们都期待着渤海高氏将鲜卑人赶出去,尤其是高家的第四子,高敖曹,武勇无比,堪比项羽再世。

可深入接触后,他们又对高家几兄弟充满了怀疑和不安。

没办法,这几兄弟实不是个善茬,四处劫掠不说,还倾尽家产,召聚勇士,不喜读书,更不懂治世。

他们的父亲高翼倒是个明白人,但居然也不怎么管得住自家儿子。

至于南边六镇叛将斛斯椿,就更不用说了,只是一个小人,青州刑氏倒是有几分模样,但势力微弱,实在不堪一击。

明眼人都看得出,北魏的天下将来必是襄阳那拨人的,都准备好了书文,准备喜迎王师。

尤其是洛阳百姓,都翘首以待,但等了大半年,皇帝都跑好久了,襄阳大军他就是不来。

洛阳自皇帝走后,就没有什么势力统治,一是因为这里被抢光了,没有什么赚头,偶尔来打打秋风就好,二是因为这里离雍州太近,等大军一出,必然会倒霉,索性避开此地,当个缓冲区了。

但这一下,洛阳百姓们不干了,他们不堪被扰,又无人做主,便有人前去寻元勰等人,希望襄阳早点把洛阳收下。

元勰哪敢做君泽的主,委婉地拒绝了。

但,元勰过于小看了劳动人民的能动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