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淑的老公叫元庆,挺周正的一西北人,大学时对宋淑一见钟情,就心甘情愿做了上门女婿。
他饭量大,李水琴今天特意给他换了个大点的饭碗,别人一碗饭都没有吃完,他这已经是第三碗下肚了。
每个来吃饭的人都会说她家的饭菜好吃,乌桃也习以为常了,笑道:“好吃就多吃点,好不容易来我家玩,可不能跟我客气。”
“你看我像会客气的人?”元庆给她看空掉的饭碗,逗得一桌人哈哈大笑。
宋淑捶了他一下,笑骂:“哎呀!在家也没见你吃这么多。”
“桃姨姨家的饭好吃,爸爸才吃这么多的。”旁边的小洁替爸爸说话。
小姑娘白白净净特别漂亮可爱,正吃着李水琴专门为她做的河蚬蒸蛋,这是跟大河蚌一块送来的,还很新鲜,蒸蛋或者爆炒、煮汤都特别鲜。
“哈哈哈哈哈……”众人的欢笑声一直没停过。
午饭后,宋家人都有午休的习惯,到点就困,他们一家人上楼睡觉,乌桃和李水琴就坐在天井收拾生姜,不一会儿宋淑又下来。
“怎么不睡?”
“眯了会儿,现在已经不困了,”宋淑搬了张小凳子坐乌桃旁边,学她的样子洗生姜,“洗好就做姜糖了?”
“削皮、晾干水分加糖放置一两个小时才能熬煮,今晚上应该能做出来一批,看看味道怎样。”
小时候奶奶就经常做姜糖,是那种切成小方块、质地很硬的,生姜味很浓郁,甜和姜的辛辣混合在一起,含在嘴里还能吃到姜肉的纤维,逢年过节送亲戚朋友,拿出来待客都不错。
也可以做红糖姜茶,家里有甘蔗,就在果园的东南角,大概三四亩,原来更多,被她爸除了一大半。
本地有句话:十月甘蔗甜到头。这里的十月指的是农历十月,意思是甘蔗在这个时间最甜,可以收获了。
宋淑一个城市原住民,哪里懂这些,不过她觉得帮乌桃干这些活挺有趣,她喜欢,跃跃欲试要自己做一袋姜糖带回北京去。
“是不是也要放到店铺卖?”
“嗯,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生姜,也吃不完,不如做姜糖,还能换点钱。”
“有没有想过做一条产业链?”
“这个以后再说,现在就是小打小闹,很多都没有完善,主要还是先替村里人把农产品卖出去。”
“行的,你那么优秀,以前在北京……”宋淑顿了顿,打住这个话题,“你们种出来的东西那么好,口碑起来了后面就不愁卖,不对,现在也不愁,抢都抢不到。”
乌家庄店铺的农产品不是一般的受欢迎,一上架就秒空,现在也不单单是熟客、回头客,也有偶然被吸引进来的路人买家。
起初是想帮农民,东西好坏不重要,也没多少钱,就当是做善事,东西到了才发现挺好,吃第一口后就立马拿手机想再买,结果……已售罄。
乌桃还没有把石斛花、灵芝、松茶、漆树茶放上去,这些都属于药材,而且价格不便宜,她不打算走平民路线。
现在村里有不少人把地里种的东西放上去卖,卖多卖少都有账目可以对,刨掉包装费、邮费、人工费,剩下的钱就是村民自己的,几百、几千的都有,有少数三四户过万。
卖的东西也比较杂,瓜果蔬菜、干货土货、棚里养的,河里游的,水里产的,但凡是乌家庄本地的都可以卖,越靠近村河或者越靠近乌桃家附近的就越值钱。
给生姜去皮可是个技术活,也费时费力,弄了两个多小时,三个人的手都累的抬不起来才停下。
乌桃把早上做的红枣糕拿出来放在回廊的小茶几上,又泡了一股漆树茶,就和宋淑一边吃下午茶一边闲聊。
红枣糕是红枣去核蒸熟捣成泥后加糯米粉、白糖揉匀做的,放刷了油的碗上蒸屉蒸熟再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切块。
做法简单,软糯可口,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配上漆树茶,正好解一解红枣糕的甜味。
早已经午睡起来的宋爸宋妈还有元庆就接替她们刮生姜皮,小洁跟着李水琴到后院玩,有一只耳和大师配她,小姑娘一点都不闷,心情好着呢。
漆树茶宋家人早尝过,宋爸宝贝的什么似的,轻易不给人喝,在乌桃家他可算是能喝个够。
宋淑捧着茶杯躺在摇椅上,舒服的叹道:“真是神仙日子啊……”
没来之前乌桃说在老家的生活挺好的,她只当是对方宽慰自己的话,来了之后才发现乌桃说的是真的。
山好水好风景好,说是粗茶淡饭,可这茶、这饭一点都不粗糙,在大城市有钱都吃不上。
“多住几天再回去,我看叔叔阿姨还有小洁都挺喜欢这的。”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