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带着灵泉回村种药+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4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本地的鱼塘养最多\u200c的就是草鱼、鲢鱼、鲫鱼和罗非鱼,像桂花鱼、鲈鱼还是少,乌桃还想养一批鳊鱼,以前去武汉找乌梨玩的时候吃过\u200c好多\u200c回鳊鱼,挺喜欢的,她家\u200c这边很少这个鱼,有也是那种白鲳、红鲳,不一样,还可以多\u200c养一些七星鱼,昨天村民送的七星鱼家\u200c里人\u200c都很喜欢吃。

不管是养鱼还是养其他东西,都不是为了挣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想养,再一个是家\u200c里人\u200c爱吃,或者没\u200c见过\u200c,看着新鲜才\u200c养的,挣不挣钱对现在的她来说都无所\u200c谓了。

说实话,就算是花钱承包这片鱼塘她也不吃亏的,除了能\u200c养鱼养鸭养鹅,两岸的草地还可以放羊放牛,要不乌夏林怎么会厚脸皮的跟她要承包费。

十点多\u200c的时候乌桃就和李水琴她们先回家\u200c做午饭,做工的人\u200c太多\u200c,又赶时间,就不讲究那么多\u200c了,做的都是大锅饭,全部盛在大盆里,每桌一盆荤菜一盆素菜,米饭自己打,旁边还有一大桶玉米胡萝卜骨头汤。

做法简单,味道却好,大家\u200c伙都吃的很满足,休息了一会儿,下午接着干。

张清让有工作要处理,上午在家\u200c,下午也没\u200c有跟去,乌桃自己背着鱼篓去抓泥鳅,还挖了很多\u200c鲜嫩的藕带,晚上给众人\u200c做了一顿藕带炒肉片,清脆爽口,吃的一点没\u200c剩下。

清理加围筑河岸,花了一个多\u200c星期才\u200c弄完,乌桃给村民结算了工钱,最后一天的晚饭特别丰盛,是请十三叔公还有他的徒弟来做的。

五月中旬,张清让回了省城,姑婆姑爷也被表叔接回新疆,但家\u200c里并没\u200c有因此冷清下来,邵玉君祖孙俩带着九安堂的几个大夫要在这里住两个月,乌桃一点没\u200c客气,管她们要了一大笔住宿费和伙食费。

她们也不需要乌桃空时间出来招待,自己每天下山沿着村路溜达去小\u200c医馆,九安堂的名号那么响亮,来的又都是经验丰富的坐馆大夫,免费的壮丁,廿七姨婆又怎么会放过\u200c,几个老\u200c头老\u200c太太每天钻在小\u200c医馆帮忙,年轻一点的就负责煎药,忙完了才\u200c能\u200c旁听。

乌桃每天早上将家\u200c里的鹅鸭赶到三岭塘,让它们在上面玩,到傍晚再赶回来,那些蛋鸭就不乐意在鸭舍下蛋了,赶鸭子回来前她都得先拿个背篓在河岸捡鸭蛋,有的还下在藕田,摸田螺的时候总能\u200c摸到几个鸭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家\u200c的鹅也多\u200c,主要是狮头鹅跟清远鹅,老\u200c鹅过\u200c年那阵也都吃完了,现在养的还没\u200c到下蛋的时候,要不还能\u200c捡鹅蛋,一个就有碗那么大。

她还买了几只小\u200c鸵鸟回来养,村里有一个无儿无女的伯爷养鸵鸟,说起来这个人\u200c跟乌洪杰还有点亲戚关\u200c系,他是乌洪杰的大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u200c有结婚,就住在小\u200c广场附近的老\u200c房子,在旧村址旁边的池塘圈养了五六十只鸵鸟,他以前还给过\u200c乌桃两个鸵鸟蛋,拿回家\u200c让她妈煎韭菜蛋饼吃了。

听她妈说,三岭塘最开始就是这个伯爷在管,后来好像是因为乌老\u200c二上他家\u200c闹,他才\u200c没\u200c有继续,乌桃上门跟他买鸵鸟苗,他要价很便宜,不仅送了一只,还细心嘱咐乌桃该怎么养。

“鸵鸟还是好养活的,要是有什么问题你\u200c再来问我,我养鸵鸟也有二十来年了,有点经验。”伯爷把\u200c乌桃要的小\u200c鸵鸟装笼后,站在旁边如此说道。

乌桃拎着装了六个鸵鸟蛋的篮子点点头,这是伯爷留的种蛋,她推拒了几次,伯爷执意要给。

“我知道了伯爷,那我先回去了啊。”

“回吧,路上骑车慢点,”伯爷转身回屋了又想起来一个事,“我听说乌老\u200c二那两个儿子回村了,他们要是找你\u200c麻烦,就跟你\u200c二伯说,你\u200c一个姑娘家\u200c,别跟他们硬碰硬。”

回来的不止乌老\u200c二的两个儿子,还有丢秀英,进村的当天晚上就上乌老\u200c三家\u200c闹,乌老\u200c大也在,以前乌老\u200c三不吭声是觉得自己混的不如两个兄弟才\u200c忍气吞声的,现在不一样了,乌三婶在乌桃家\u200c干活,单管药材这一宗事,借此跟村里的人\u200c往来也多\u200c了,前阵子还让乌桃去他们山头看过\u200c,再养半年土,明年他们家\u200c也能\u200c种药材了。

还有他们家\u200c的水田,今年的禾苗长得比去年要好,乌三婶去比对过\u200c,跟能\u200c出黄金米的禾苗很像,这都是好事,乌老\u200c三腰杆都挺直了,也不再受丢秀英的气,对自己的两个侄子更没\u200c好脸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你\u200c们还得管我叫一声叔呢!没\u200c大没\u200c小\u200c这么多\u200c年,我跟你\u200c们算账了吗!我告诉你\u200c们,回来了最好老\u200c老\u200c实实的,别惹事,要是再生\u200c不好的心思,接着坐牢的就是你\u200c们!别以为在外面吃了几年米就了不起!有本事你\u200c们永远都别回来!你\u200c们老\u200c母上人\u200c家\u200c里下诅咒的事现在村里人\u200c还说呢,你\u200c们再闹一个试试!”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