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女儿从小身体就不好,贫血,每次来例假都疼的在床上打滚,去医院看了也治不好,她听人说九安堂的中医很会治痛经,就是一直挂不上号,又听说喝红糖姜茶能缓解,乌家庄淘宝店的最有效果,但一直抢不到。
上个月女儿的姑妈给了一包这个牌子的卫生巾,女儿之后说很好用,薄的没有感觉,不闷也不热,还一点都不会漏,惊喜的是这次小腹居然没有以前那么痛了,只是稍微有那么点胀,一会就好了。
因为想吃包子就耽搁排队的男人自觉理亏的缩着脑袋任由女人骂,他也没想到东西会这么抢手,“要不打电话问问姑妈,看她那里还有没有?我记得她好像是在桑榆上班。”
桑榆就是药妆公司的名字,品牌也叫桑榆,现在可是能跟国际大牌彩妆护肤品一争高下并且隐隐有超越的架势,也难怪最近网络上老出现试图给桑榆泼脏水的文章,说桑榆的产品都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成分。
要是换了一般的公司,肯定就要栽在这种商战手段中了。
回顾历史长河,不知道有多少国货品牌因为外资那些肮脏的手段破产、被收购、被打压。
不过这次这些不怀好意的人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桑榆的背后是顾家,顾家又跟郑家联姻,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就够这些外资喝一壶的了。
谁生谁死且再看。
第171章 番外3
现在村里的事有小妹乌榴帮忙管理, 姐姐乌梨前阵子也从武汉辞职和姐夫带孩子回村住,一起的还有姐夫的爸妈,团团圆圆就安排在村里的小学读书。
现在的村小学无论是师资还是其他硬件都是一流的, 校园环境好,课外活动还特别多, 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琴棋书画骑射等等,很多选择, 学校也专门请了外教教授外语,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都没耽搁, 不少村外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来。
乌梨回来, 最高兴的就是大伯和大伯母,他们去年退休, 去上海住了一小段日子, 现在也回村养老, 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乌桃不用担心没人陪老妈, 她终于能安心去东连城了。
张清让升迁, 从部长变成了东连城的书记, 不过乌桃还是习惯叫她张部长。
现在也从政的张清泽说任期满后他姐会被直接调到中央, 这意味着什么张家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东连城是北方的沿海城市, 从战时地理位置就十分重要, 张清让年初升迁到那边,工作也不太顺利。
她是空降,多得是人不服气, 暗地里给她使绊子, 她从不在电话里跟乌桃说这些, 但乌桃能猜到,心里记挂她一个人在那不容易,可自己这边也抽不出太多时间去陪,这次乌梨回来,正好多了个帮手,她才决定去东连城陪张清让住到年底的。
两个人之前异地,可起码还在一个省,时不时能见面,现在隔了大半个中国,李水琴都怕她俩长时间不见面感情会变,在得知她要去东连城住到年底后,没有半点不舍,还亲自帮女儿收拾行李。
“你早就该去了,年初的时候我让你在那边多留一两个月,不用着急回来,别操心家里的事,你又不听,”她往行李箱塞压好的毛衣跟羽绒服,“你们总这么分着,时间长了再深的感情都会淡,这些年都是她回村陪你,迁就你,现在该换你了,家里你不用操心,有小小跟阿梨,你大伯他们也都在,你就安心待在那边陪清让。”
“嗯,知道了,”不用自己动手收拾,她就靠在边上啃水果,看老妈往里使劲塞东西,行李箱都要合不上了,忍不住阻止,“差不多行了吧,厚衣服那边也有,年初新买的,没带回来,你不用拿这么多,带几件毛衣就行了。”
“那不行,年初去的时候都回暖了,现在入冬了,那边肯定下雪的,多冷啊。”
“塞不下去了。”
“那就多拿一个行李箱。”
“超重托运费很贵的。”
“也比冷死强。”
“……”不愧是亲妈。
“哎呀,你别站在这了,下去把昨天炸的鱼、扣肉装起来,还有冰箱里的鸡肉鸭肉,抽真空放箱子里带过去吃,外面卖的不如自己家养的,要是吃完了你打电话,我再收拾好了寄过去,千万别买外面的听见没?还有啊,我听说那个什么小鬼子的核废水排海里了,海鲜你可不能吃,记住没有,想吃妈让人从海港城给你们买了寄过去。”
“有什么区别,都是海里的。”
“不是同一片海啊,东连离小鬼子多近啊,”想起这个李水琴心里就不舒服,“这帮小鬼子真不是东西,丧尽天良,现在你又要过去了,哎哟,我这心就七上八下的。”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