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文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创办书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一词作罢,众人不住称赞。

    这一刻林延潮想起当年毕业之时,那时也是如此情景。

    林延潮举起酒杯,这狂歌竞夜,同窗之情,少年时的书生抱负都融入了这杯酒里,他与众人痛饮,达旦而罢。

    次日林延潮与众人一一作别,不少人红了眼眶。

    待送翁正春时,翁正春主动与林延潮道:“宗海兄昨日之言,与翁某而言如醍醐灌顶一般。我已决定改变初衷,参加下一科的会试,随宗海兄一起走一走那治平之道。”

    听了翁正春的话,林延潮不胜高兴道:“太好了,如此真是朝廷的幸甚,也是林某之幸甚。”

    翁正春这时道:“宗海兄莫要抬举翁某了,我也只是试一试罢了。其实昨日听宗海兄之言,翁某心底除了钦佩之余,还有一事不解。宗海兄既怀兼济天下之志,为何却又从朝廷辞官。舍庙堂之外,还有何处可以安邦定国呢?”

    林延潮闻言大笑道:“克生兄所言极是,其实不止你一人如此说,旁人早有建议。其实在林某看来治平之功未必要在庙堂上才能修的,教书育人照样可以。”

    “这一次回乡,我打算办一间书院,教授学生,让圣贤之道薪火相传!”

    翁正春闻言肃容道:“原来宗海兄早有大志,是翁某冒昧相询了,不知宗海兄既办书院可有翁某能够效劳的地方。”

    林延潮闻言一笑当即道:“若是克生兄肯帮我就太好了,有书院不可无读书人,有读书人不可无教书人。克生兄才华横溢,若是能替我教授学生就好了。不用太多,每旬来两趟就好了,每月支十两银子你看如何?如此你既有馆谷养家,也不耽搁你读书备考的功夫。”

    十两银子已是相当丰厚,而且一月只用来教书六趟,实在是一份很不错的作馆生计。

    翁正春知道是林延潮扶持自己,当下道:“宗海兄此情,翁某此生默默无闻也就罢了,若有出头之日必当犬马报之。”

    林延潮笑道:“以你我之情谊,说这样的话实在就是见外了。”

    说完二人长揖作别。

    却说林延潮从南园回府以后,即着手开始筹办书院事宜。

    对于在家乡筹办书院,是林延潮一直有的念头。

    不仅仅是学成报答乡里,寄托于情怀,更关乎于他的抱负。

    常言道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抱负,志气说来相当的慷慨激昂,但往往在现实面前什么都不是。

    但在世俗中立不世之功者,却又有抱负,志气在其中。

    此事就拿美职篮球而言,动则几千万美元的年薪,吸引了很多优秀的球员加入,让他们在球场上尽力。但促使球员们赢得比赛的仅仅是薪水而已吗?拿了大合同后打养生篮球的大有人在,但越是优秀的球员,在比赛中越有强烈的胜负心,并怀有对总冠军的强烈渴望,这才能使的他们更加的优秀,带领团队赢得更多的比赛。

    一分钱不给,仅仅谈奉献,谈荣誉,让这些优秀球员去争夺总冠军他们肯定是不干的。故而旁人说他们打球仅仅是为了钱,这又有些以片面下论断了。

    所以这又回到了义利之辩这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上,读书是为了什么?作官又是为了什么?

    永嘉学派(事功学派)里所主张的义利并举,以利合义,如何并举,如何合义?

    再从个人推广至国家,用王道还是霸道?还是王霸并用?

    这就是林延潮创办书院的初衷与抱负之所在!也是他与日后东林书院争长短的地方。

    其实从历史上东林书院与浙齐楚三党的较量来看,就可以知道浙齐楚三党必败。

    为什么?

    因为浙齐楚三党纯以利合,看起来很强大,但在东林党面前注定是乌合之众。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首先是办学钱财从何而来的?

    林延潮虽说是以原官致仕,每个月朝廷仍按三品官的待遇全俸支给,但是朝廷给官员那点官俸,说实在的一点也不经花,就算林延潮致仕家中也是一样。

    林浅浅那虽很有钱,但那笔钱林延潮不能动。

    不过林延潮早有打算,他在辞官之前,已是将在真定附近的田庄尽数变卖,这些他是从梅家那得来的,而今一文不留的全部用作筹办书院。

    钱财有了来处,接下来就是选址。

    筹办起书院的事说来千头万绪,一时之间急切不得。

    却说正月初时,三元坊里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重建牌楼落成之礼。

    说来这牌楼就是三元坊的门面,在唐宋时省城里还是里坊制,所以每个里坊必须建一个门坊作为出入之用。

    而到了现在坊门早已没有实际之用,但坊门还是需留下作为一个里坊的门面。因此门坊也就成了牌坊,牌坊也叫做牌楼。

    三元坊原先的牌楼于嘉靖年间因倭寇攻打福州而焚毁,但大伯觉得林延潮升任侍郎后,没有这牌坊不和身份,不能与家门口的三元牌坊相称,于是他就出面召集坊人募资重修了这座牌楼。

    当然说是募资,大伯的号召力也就是一般般,响应的人有一些,但有钱却是没几个。

    最后大伯为了充门面,打算让林家出大头来修这牌坊,此事引起了三叔三娘的反对。

    最后也是有人实在看不过去了,于是徐家出面了。这徐家就是徐火勃家中,他的兄长徐熥主动出面修建这牌坊。

    徐熥是万历十六年的举人,虽不富却好周济,有“穷孟尝”之雅称。他与其弟一样都是嗜好藏书,他家就在坊内的九仙山。徐家在九仙山有一名园,称为易园。

    当初文林社雅集都在易园里举办。

    因为其弟的缘故,所以徐熥就慷慨解囊,应承下来修建牌楼的大半资金。

    这一次牌坊修好后,里坊里当然有一番庆祝,而里长请林延潮亲自为牌坊题疏,然后刻字成碑就立在牌坊侧,好铭记此事。

    但是林延潮却不肯,此事虽是林家出面,但钱却是徐家出的,因此林延潮让徐火勃来为牌坊题疏。

    徐火勃得此机会,当然是十分高兴,于是费了三日写了一篇雄文来。

    当日牌坊落成,在满街乡里百姓的注视下。坊长揭碑,徐火勃亲自念诵此疏。

    “若街口登瀛街坊,实里中龙臂正脉,肇基于绍兴初季,颓毁于明嘉靖中年。后依山,前带水,路衢九曲,妙制九星;左津溢,右城楼,脉气双收。巧隆文运,前朝先达,胪唱殿廷;近代钜公,蝉联甲第。家家诗礼,户户弦歌。又云,兹重建牌坊,恢复旧时榱桷……”

    听了此文林延潮心底感叹,这登瀛坊一坊出了三位状元。

    除了自己外,一位是宋时的陈诚之,还有一位是嘉靖三十二年状元陈谨。陈谨就是陈一愚的父亲,他的在及第前就住登瀛坊的老宅里,及第后才住在茶亭的南园。

    所以这三元坊确实称得上人才辈出。

    这时候林延潮突然有一个念头,既然自己要建书院,为何要舍近求远,不如就将这书院建在自己家门口,这三元坊内好了。

    念头至此,于是林延潮找来里长问他坊里是否有空舍可以作书院之用。

    里长知道林延潮要在坊里办书院那是又惊又喜,这可是有益于一坊的大事啊,不过他没有立即回复林延潮,而是回去召集里中众乡绅商量。

    马上里长给林延潮找了一处地方,此处就在九仙山北麓,这里的人家本是闽县县学生员祝秀才的住处,他知道林延潮要办书院,主动将住处捐出,不要一分一毫。

    对于这等义举,林延潮还能说什么,唯有接受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