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文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离去(恭喜书友三少爷的天堂成为本书盟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既是要激流勇进,那么就退了好了,无需生反复之意。若是天子知道对稚绳他们也是不好。说到底孙稚绳要如何兼济天下,就看他如何去办好了,将来的路如何走就看他自己了。”

    说到这里,林延潮则是笑了笑,陈济川也是有些释然。

    林延潮道:“平朝之后,吾即了却君王天下事。那时就是我回乡之时,以后不会再出山了,我这里已书信给徐火勃,让他专心教授诸生,除了教授文章之外,我还打算在鳌峰书院开格物一学,到时请他四处寻访格物人才……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拘于有用无用……到时我还想……”

    陈济川听着林延潮说着对鳌峰书院的种种规划,心底却不是滋味。

    林延潮看陈济川脸色笑了笑道:“济川,我们读书人啊,既要有人为民请命,仗义执言,以死直谏。也要有人默默耕耘,传道授业,薪尽火传,不是在为先圣继绝学的路上,就在为天下百姓开万世之太平。我并非一定要有志于天下,也可星火燎原!”

    说话之间,忽外头道有圣旨到。

    林延潮闻言露出欣然的笑意,对陈济川道:“更衣迎旨!”

    次日天子颁布明旨,令皇长子移居慈庆宫。

    慈庆宫位于紫禁城东外路,也就是世人所称的东宫。

    令皇长子居东宫的消息一出,闻此百官无不欢呼雀跃,甚至面朝东宫的方向叩拜。

    而皇长子也不用住在深宫之中担惊受怕,终于可以有寝宫可住。

    同日天子还令内阁选合适官员于慈庆宫内教导皇长子出阁读书之礼。

    到了这一步,百官心定。

    王锡爵顺利回阁理事,再无官员整日堵门,连动用五十万太仓银为天子重修巩华宫一时也无人计较。

    王锡爵回阁后,当即点唐文献,焦紘,李廷机,孙承宗,邹德溥,全天叙六人教导皇长子礼仪,众所周知这六人以后就是皇长子讲官。

    在宫人的指引下,孙承宗走过石桥,再自礓磋慢道上经三重门,走进慈庆宫。

    这慈庆宫有殿阁房两百余间,屋顶上统一覆绿琉璃瓦,按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而东宫所用琉璃瓦多覆以绿色。

    以往也有太皇太后暂时移居慈庆宫之举,但一般而言,宫里大体还是以东宫指太子,西宫指太后。

    孙承宗来到正殿,但见殿上打扫十分干净而且窗明几净,几十名宫女太监在殿上伺候着,殿旁小室内的帷帐后,隐约可以看见一道瘦小的身影默坐在蒲团上。

    然后一名宫人走进帷帐后说了几句话。

    随即帷帐打开,一名十三四岁的清瘦少年走了出来。

    孙承宗当即行礼道:“翰林院侍讲孙承宗拜见殿下!”

    皇长子闻之是孙承宗脸上露出了笑意,但随即看了一眼一旁站着的宫女太监仍是淡淡道:“免礼。”

    孙承宗道:“今日鸿胪寺演礼,殿下有任何不明白的都可以咨臣。”

    皇长子道:“有劳先生了。”

    “臣不敢,殿下是天子之子,无需向任何人称谢。”

    下面孙承宗尽心教导皇长子出阁读书之礼仪。这是皇长子第一次在百官面前亮相,所以务必再三慎重。

    孙承宗虽是尽心尽力,但却觉得皇长子有些心不在焉,对于动作领悟得很慢。他有些不满意,但不敢丝毫动气于面上,只是再三强调‘礼为天下的规范,殿下一举一动都应合乎于礼,万万不可有所疏忽’。

    听孙承宗这么说,皇长子露出歉然之色,孙承宗闻言也自觉不是,同时心想皇长子年少失学,没有儒臣教导他礼法,自是有所不足,但胜在却是一位宽厚仁和的皇子,此是万民之福。

    于是孙承宗更加耐心,一套动作再三教导了很多遍。

    两个时辰里,其中宫女太监一步不离在旁,似将皇长子当犯人般监视。

    孙承宗已是明白皇长子的处境,对这位年轻的皇子心底更添三分同情。

    “孙侍讲。”

    教导了这么久,宫女太监终于有所疏忽,数人离得稍远。

    孙承宗却不意皇长子这时候低声叫自己,但见皇长子露出了无助的神色道:“孤能有今日全拜林先生之恩,孙侍讲既是林先生的得意弟子,那么孤以后也可以全心全意信任孙侍讲吗?”

    孙承宗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左右,缓缓站起身来,口上却朗声道:“殿下所言极是,这上殿时百官属目,越是如此步伐越当稳重,不可左顾右盼,任何时候不能失皇家风度。”

    说到这里孙承宗托着皇长子的手,用力地点了点头。

    皇长子笑了,眼神格外温暖。

    孙承宗这一刻生出以死报效之心。

    此刻紫禁城内那看似一眼望不到头的甬道上。

    张诚与陈矩缓缓前行。

    张诚感慨道:“以前走这条道,总觉得一溜烟就能走完,眼下却是感觉怎么走也走不完。不知是不是年纪大了。”

    陈矩笑着道:“宗主爷似有感而发。”

    张诚道:“你看这条甬道,前前后后多少前监走过。你我看着多少赫赫一时的前人走过,现在我们也走在这里,以后还会有人走在这甬道的,只是你我看不见了。”

    “古往今来,概不如此。”

    “是了,新任礼部尚书廷议上已是议定了。”

    “吏部左侍郎罗万化接任。至于于慎行于东阿起复为南京吏部尚书。你看是不是又一番人来人往。”

    陈矩叹道:“是啊,官位流转,但这幽幽深宫总是不会变的。”

    “那依你看前礼部尚书林三元此去朝鲜会不会有回朝?”

    陈矩满脸凝重道:“这倒不好揣测。”

    张诚笑道:“你又何必与我装着糊涂?你我久侍圣驾,圣上的心意或多或少会知道一点。”

    “陛下这一次看似重怒,有事了让林三元回乡教书之言,但终归没给他节制军务之权,如此似有有朝一日留他回朝入阁的用意。”

    陈矩道:“或许如此,但圣心总是难以揣摩。就算天子有此意,但有朝一日又是何日呢?”

    张诚道:“你说的不错,但陛下既以朝鲜之事托他看来此事未了前是不会回朝的,或许也没有有朝一日,甚至将这有朝一日留给太子也说不准。”

    陈矩躬身道:“那么宗主爷的意思?”

    张诚笑了笑道:“我的意思,咱俩若有多余的注,还是押一押林三元身上。听梅家那边说,若是朝鲜的海贸商路打通,那么以后的孝敬最起码还要番两番,你不把钱看在眼底,但咱家这样吃五谷杂粮的,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皇上那边何尝不是呢?”

    陈矩笑着道:“原来如此,还是宗主爷谋虑周全啊!”

    “不敢当!朝鲜之事还是要好好支持才是,万万不可让内朝的党争波及于此。”

    “宗主爷所见周全,陈某万万不及。”

    Ps:感谢书友三少爷的天堂成为本书第十二位盟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