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廖焕之提出,可以先选择产粮大省的几处为重点,以点带面缓缓而行,此外关键之处也就是曾逸书所提出的太仓之事。历朝历代都建有太仓,太仓之粮以备不需,只要朝廷手握太仓,有大量的粮食可以调动周转,至少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
边听着,朱怡成边心中表示同意,廖焕之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老成谋国的手段还是有的,做事稳妥,让人放心。
“皇爷,为了避免地方隐瞒问题,致使中枢消息闭塞,为保证言论畅通,臣请皇爷让科道介入此事,以监查天下。”
“科道?”听到这,朱怡成微微皱起了眉头,科道其实就是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尤其是后者更是科道的代表。从政治地位来讲,科道官属于清流,官员品级虽低,但其权却不小,而且清贵。
大明复国之后,重立六部同时自然也重建科道,科道对于吏治和地方的监查是本职工作,这个机构自然是不能少的。不过朱怡成并不想重蹈覆辙,以重兴之前前明时期科道造成的问题,更不愿意看见科道权利过大而导致削弱皇权的情况发生。
所以目前的科道地位虽然没变,但权利却比前明时期小得多,而且朱怡成在监查天下时更愿意通过锦衣卫等机构来进行,从而绕开科道官来进行。而现在廖焕之突然间提到了要让科道介入此事的建议,明显就是建议朱怡成适当放权给科道。
“皇爷,监查天下原本就是科道的本职,而如今我大明科道却未能尽职,实在是有些遗憾。诚然,之前科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当年太祖罢御史台,改立科道之初其用意是为了做其实事,而非用其夸夸其谈,如何用,怎么用,一切都凭皇爷一言定之。”
廖焕之自然是知道朱怡成压制科道的原因,不过科道这种清流也不能太过压制,这对于大明朝廷甚至朱怡成的名声可是弊病。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也是想让朱怡成重视这一点,同时也打算让朝廷向清流释放善意,以拉拢科道各级官员。
朱怡成仔细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廖焕之这么建议的原因,只是微微点头却不明确表示同意,反而询问如由科道介入此事的话,按照廖焕之刚才建议所说先择一处或几处进行,那么就必要要派监查御史下去办差,以配合军机处进行。
十三道监查御史自然不可能全部派出去,不过派些人倒是可以的,而且绝对不能给予普通监查御史太大的权利,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之人进行全盘指挥,对于这个人选必须要选的好,一来不能使用真正的清流,这种夸夸其谈的家伙朱怡成可以养着但绝对不能让其做事,二来这人也要对地方施政有一定得经验和能力。
“皇爷,臣这边倒是有一个合适人选。”
“哦,你说的都察院的何人?”朱怡成问道。
廖焕之笑了笑,当即回道:“此人并非在都察院任职,其实此人正是上那份奏折的董铭,臣以为既然此事由他而起,让他担任地方监察是最合适不过的,皇爷可一旨令其由知州改任监察御史,并让其负责一道即可。”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