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陰冷廠督身邊吃香喝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尤其後期到了如今的神熙朝。

開國之初,太.祖皇帝延續前朝設三省六部一台一府,只做了一些大小的調整和改進。

總體來說,朝政大致流程是這樣的:三省中,門下省負責接收地方奏疏,分別別類後,小的直接發到尚書省轄下的六部,讓六部自行處理,而中等及往上的和請安折則往政事堂上遞。

政事堂是由三省高官抽人出來組成的,授平章政事或黃郎政事,採用輪值制,在政事堂大廳共同整理和處理來自全國大小的政務摺子。

政事堂就是整個國家的政治核心,相權所在。

而平章政事和黃郎政事就是宰相和副相,大燕是多相制,而三省和政事堂諸相位由太.祖皇帝麾下的心腹文武以及門閥世家共分,底下的六部九寺五監三十六府也一樣。

利益按功勞和勢力分派,所以大家都很滿意。

而且政事堂草擬了處理意見之後,會初次送到執行部門尚書省。尚書省之下設六部吏、戶、兵、刑、禮、工六部,讓六部給意見,六部覺得不妥的,就可寫上字條夾在裡面送回政事堂,讓大佬重新草擬意見。可以有多次來回。這裡是第一次的駁反。

等六部沒有意見了,就會把摺子和草擬處理意見都送回去政事堂。政事堂再上呈皇帝批覆。

皇帝也可以把認為不妥的摺子打回政事堂讓宰相們重新處理,或者直接詔一位或多位宰相過來商議。

而皇帝處理完的摺子會重新發回門下省。門下省負責審核皇帝的政令、駁政違失。門下省若覺得大不妥,是有權把摺子駁回給皇帝的,這裡是第二次封駁。

五軍都督府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流程,不過那邊是軍務。而政事堂對軍務也有議論權。

另外還有御史台,負責監督的,各邊的人都有,最開始是互相監督。

若遇不決大事,或認為摺子遞送不能很好解決問題的。皇帝能召開朝會商討;在朝朝臣也可以在三六九的常朝大朝當場上摺奏事。

反正說了這麼多,解釋的只是一件事:那大燕朝的相權和臣權也是不輕的,皇帝並非一言堂,三省宰相們可以各種渠道駁斥皇帝的。

但後來就不大行了,尤其進入神熙朝之後。

中書省的首席長官叫尚書令,等同前朝大宰相,不過這個職位後來被神熙女帝給撤了,換成內閣首輔。

神熙女帝在神熙六年藉口奏疏太多政務太繁忙,設武英殿內閣,讓門下省按神熙女帝的最初的朝議諭旨,將政務奏疏按種類一分為二,分別送到內閣和政事堂的。

武英殿內閣內,設十六閣臣,同時撤了文仲寅尚書令之銜,他是政事堂的平章政事,同時委他為內閣首輔。有多名平章政事兼任閣臣。

這樣看起來門閥好像沒吃虧。

但其實不是的。

因為同時進內閣的,還有各衙部新提拔上來的青年閣臣九名,這些都是神熙女帝的親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