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原著里,越朝也不會在敵人的鐵騎下,崩散得那麼快。
貝恆確實早就知道,只是自從太子降生,國運扭轉,人才群起。
他被欣欣向榮的繁華之態迷了眼,操之過急了。
貝恆略顯失落地緊繃著下頜,嘆道:「原本農事增產數量堪稱恐怖,國庫也該隨之爆滿才是,可逃籍之人太多。」
「逃籍便是逃稅。」
「前朝末年時都有九百萬戶人,九年前只有二百萬戶了,到現在也只增長到三百萬戶。」
「大越繁盛了這麼多年,人不增反減,且減得真沒誇張,戶籍管理的疏漏令人髮指。」
「要是將逃籍的人都找出來,朕又何愁國庫不豐。」
貝婧初抬頭望天,可問題是你找不到啊,現在又沒有網。
正常老百姓一生就在自己村裡的一畝三分地,最多趕趕集。
又不需要出城,不住客棧,不需要各種路引什麼的,就算是不要戶籍,一樣可以活一輩子,當然不想來交這個錢了。
逃籍之後不僅不用交稅錢,還不用服徭役,簡直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但是這事兒她不能就放下了,得改革。
越朝的戶籍管理太糟糕了,財政農稅在封建王朝是國之根本,而且連戶籍都管理不好,到時候下發一些命令,都貫徹不了。
太子殿下覺得自己太難了,誰能看出光鮮亮麗的朝廷,其實連地基都不穩。
若非瘋狂增長的農稅頂著,早就是大廈將傾之態了。
偏越朝前兩代皇帝都沒這個事,就到阿耶繼位後,百姓就開始逃籍了。
四代而亡不是沒有原因的,不能全怪到原男主身上去,朝廷的制度本身就很有問題。
前兩代帝王統治時期,百姓乖乖地上戶籍不是因為他們兩人多有人格魅力,而是有好處。
越朝為了防止土地兼併,是用的均田制。
土地都是朝廷所有,每人分多少畝地都是規定好了的,死後可留下二成,其餘歸還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成年男丁可從朝廷得到一百畝地,但女子只有寡妻寡妾得田三十畝。
貝婧初一下就找到了民間百家有女一家留的真相。
養個兒子長大了,能得一百畝田,養個女兒長大了只能嫁到別人家,丈夫死了才得三十畝田。
拋開感情,確實是賠本的買賣。
對於連飽飯都不一定能吃上的百姓,和他們談仁義感情,就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了。
原來一切都是在朝廷的規制上,貝婧初覺得自己任重而道遠。
改田產分配倒是一句話的事,現在難的是,朝廷發不出地來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