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趨勢,統一勢在必行。
事實上,在顧傾城的上一世,她就親身參與了南北的統一之戰,也親手締造了一個繁榮富強的盛世皇朝。
不管是歷史的趨勢,還是上輩子的經驗,都讓顧傾城明白一個道理:
近兩千多年來,天朝的統一大多都是從北到南。
這裡面,有著許多客觀的原因——
其一,氣候原因。北方苦寒,冬季漫長而寒冷。北方的士卒能夠適應南方的濕熱,而南方的士兵則很難熬過北方的冰天雪地;
其二,經濟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北方的經濟都是遠超南方的,南方有著大片的嶺南地區,一直都處於未開發狀態,直到才開始真正、有效的開發嶺南。
其三,戰馬等原因。北方有草原,對於大規模的、彪悍的騎兵軍團,有著天然的優勢。
南方多山多水,並不適合養馬。
養出來的馬,大多也都是用於駝人、運貨,而不是衝鋒陷陣的戰馬。
在冷兵器時代,兇猛的鐵騎就是戰力的天花板。
另外,戰士的體能也有區別。
北方士卒多高大魁梧,南方的士兵略顯秀氣瘦弱。
身高體壯的士兵,不但能夠在近距離搏殺的時候占據優勢,行軍打仗的時候,也能堅持更久的時間。
古代文學作品中對於名將的描述,大多也都是身高八尺、腰帶十圍。
主打就是一個夠高夠壯,一旦糧草不濟,軍需供給不足的時候,這樣體格的將軍都能多撐些日子。
除去以上三條,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語言啦,北方的語言雖然也有區別,但大多都還能聽得懂,有利於徵兵、指揮。
在南方,不說一個省一個市了,就是換個鄉鎮、村落,彼此可能就聽不懂,這很不利大規模的協同、作戰。
再比如生存環境不同,北方苦寒,生存環境更加惡劣,擴張勢在必行;
而南方氣候溫暖、物產豐富,就算偏安一隅也能好好的生存。
……太多太多的原因,造就了一個歷史史實——南下容易、北上艱難!
顧傾城上輩子,就是從北打到了南,渡江後,實現了大一統。
但,這一世,既然選擇來到嶺南,還在這偌大的南疆經營起偌大的基業,顧傾城就要拼盡全力的北上。
顧傾城不是置氣,也不會一味蠻幹。
那些客觀存在的困難,顧傾城已經在逐步的解決——
氣候原因不可扭轉,但她提前做好了禦寒準備。
高昌國的棉花,就是她禦寒大計中最重要的一環。
經濟原因嘛,也好說,顧傾城已經提前對嶺南進行了開發。
且有了她的「成功案例」,還將建康的許多世家都吸引了來。
顧傾城現身說法,讓眾權貴們知道:嶺南不是未被開化的蠻荒之地,而是一個天然的大寶庫。
這裡糧食一年三熟,這裡物產豐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