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理寺斷案實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昨日崔敘便囑咐桑榆,叫她直接去開遠門等候,他們會在那裡匯合。

不多時,就見方錄事也背著一個小包袱來到了門口,桑榆同他打了一個招呼,沒想到此行方錄事也在其中。

方錄事見桑榆也有些開心,他本來就是一個怕生的性子,能和桑榆同行,他心裡踏實了許多。

半盞茶之後,崔敘帶著百里謙、婁大等一干差役浩浩蕩蕩地駕著馬走來,桑榆還見到牛仵作,他坐在馬背上搖搖擺擺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平時也是個不善騎馬的。

人群的後面,還有兩匹空著的馬,是特意為桑榆兩人準備的。

如今桑榆也會騎馬了,談不上有多熟悉,勉強能讓馬走動起來罷了,桑榆很知足,最起碼她不用一出門就要粘著薛如英了,這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桑榆美滋滋地爬上馬背,等著城門開啟。

長安城的城門都有嚴格的開啟時間,每日晨鼓響起後,守著城門的差役就會依次打開城門,城外等候行走的百姓經過檢查後方能進入長安城,他們帶著自家的物品來到長安城交易,想要掙個餬口銀錢,好養活一家老小。

還有不少遠到求學的莘莘學子,來長安尋求更高的造詣,若能拜得名師或者進入知名的書院,也對得起多年的寒窗苦讀。

可以說,每到這個時候,是長安最具有人氣的時候,每個進入長安的人都是帶著期盼來的。

不多時,城門敲響了鑼鼓,十來個壯漢上前拿下門栓,整齊劃一地推開大門。

崔敘低喝道:「出發!」然後策馬揚鞭,帶頭奔向城門。

其餘的人依次穿過厚實的城門,嗅著晨間清新的空氣,飛奔而去。

一行人在路上飛馳了半個多時辰,就看見一座恢宏大氣的橋樑橫在渭水河上,桑榆認出來,這就是咸陽橋。

咸陽橋也被稱為西渭橋,因為靠近長安城門,也被稱為便門橋。

此橋聯通咸陽和長安,過了此橋就可以前往西域、巴蜀之地,因此很多人會在橋上送別,也稱為送別橋,大詩人王維曾作詩送別友人:「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形容的就是此地送別之景。

如此看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應該西北方,按照崔敘說的離長安不遠……桑榆大概猜測出了位置。

過了咸陽橋,他們在一處長亭停了下來,這裡就是十里送別長亭,他們到的時候不少人正在此地做別,一行人帶上了斗篷,在一處僻靜的停子裡等候。

大約一炷香時間後,又有一行人騎著高頭大馬,帶著黑色斗篷來到了涼亭里,崔敘上前一步,同來人交談,來人也只是略說了幾句,就吩咐一行人接著趕路。

就這樣趕了一天路,除了午間休息了一會兒,吃了點乾糧,其他時間都沒停,終於在太陽西垂之際,他們來到了一處驛站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