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前方戰事吃緊,只能先送些吃食物資,待戰事消停下來,則要論功行賞。
竇尚書和王公紛紛彎腰曲背,喝道:「謝聖人隆恩。」
聖人擺擺手,「這也有你們的功勞,竇愛卿當機立斷,及時予以前方幫助,才叫此次計劃得以實施,愛卿功不可沒。」
聖人說的是當時王令傳回消息,請竇尚書調派人手,將殘次兵器替換成完好兵器之事,早在崔敘等人領命離開長安的時候,這件事已經著手安排了,只是為了不打草驚蛇,此事都是在秘密進行的。
王令傳信回來的時候,兵部尚書已經被嚇到在家中稱病了,大權落在兩個侍郎的手中,聖人不願再生事端,便將此事交由竇尚書暫管,竇尚書正愁怎麼將兵器運到軍中呢,還沒想好,王令就已經給他遞上了枕頭。
竇尚書連忙叉手道:「聖人過譽了,此次大捷乃是聖人識人為賢,以及我大興將士勇猛殺敵的功勞。」
「好了好了。」聖人擺擺手,「誰功誰過,朕心裡有數。」他是一個賞罰分明的好皇帝,儘管有的時候隨性了些,但在大局上從未含糊。
蓋是因為當年先帝晚年的時候剛愎自用、疑神疑鬼,導致朝堂上勾心鬥角,官官相爭,最終差點兒葬送了大興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偉業。
聖人登基後,用人為賢,廣納諫言,將御史台抬了上來,上可對皇族勸諫,下可監察百官,自己更是每日三省自身,為大興的朝堂做了一個良好的表率,也因此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真心擁護。
王公仔一旁摸著鬍子,笑呵呵道:「竇尚書莫要妄自菲薄,這可是大功一件,竇尚書何必自謙呢?」?聖人樂了,「王卿莫要羨慕,此次也有你的功勞。」
「這…… 」王公不解道:「臣一直在長安做事,也不曾參與其中,怎麼還有臣的功勞?」?別是出了他不知道的事吧?要論功勞的話,他們王家也確實有功,又是帶兵上陣,又是押送物資的,可是這功勞怎麼也算不到他的頭上。
聖人又拿出了一個摺子道:「這是天威軍的方將軍寫的請功摺子,上面不但寫了此次戰事,還詳細說了這次計劃的參與者,你們大理寺的崔敘崔寺正、還有薛如英薛寺直可是立了大功啊。」
方正韞是一個正直的人,在請功摺子里對王令、崔敘、薛如英等人的事跡進行了大量的闡明和稱讚,當然,他也沒有隱瞞此事中的風險和冒進。
只是對於現在的聖人來說,那些都不重要了,他只看到了「邊關大捷,突厥重創」幾個字,尤其是關於崔敘的功績,聖人已經看了好幾遍了。
不愧是皇家的後人,這氣魄像極了當年阿姐征戰沙場的樣子。
王公先是看了一眼摺子,故作不滿道:「這年輕郎君膽子忒大,此計牽扯甚廣,一環扣一環,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崔寺正擅自調動兵馬也就罷了,這王將軍作為一個老將也不制止…… 」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