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理寺斷案實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事情是這樣的,當初為了取得神威軍中霍將軍的信任,桑榆祭出了臨走前張明府送給她的玉佩,霍將軍在看到玉佩之後,問清楚了桑榆的身份,說了一句「以後找他算帳」之類的話,便同意出兵了,

這叫桑榆等人大感吃驚,一直在猜測兩人的關係,神威軍出兵之後,桑榆抽空寫了一封信寄給張明府,說到了玉佩和霍將軍之事。

怎知還沒過多久,張明府的信就回寄了過來,簡明扼要地說明了他和霍將軍之間的淵源。

說起來,這是一件讓人唏噓不已的事,當年張明府還年輕的時候,機智聰慧,學思敏捷,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憑藉著「神童」之才以及俊美容顏,輕鬆地取得了當年的探花郎,還被當時的相公榜下捉婿,與張娘子成就一樁美談。

那時的張明府涉事未深,還不曾體會到官場的險惡,小小年紀就揚名天下,難免有些驕縱自大,話里話外得罪了一些人。

後來他遭人算計,原以為他的探花郎身份可以進入翰林院做事,不曾想竟然被發配到了邊境之地,成了一個小小的縣丞。

偏偏當時的相公,也就是他的岳丈大人,也覺得他有些張揚過頭了,連替他周旋也不願,將他打發去了。

張明府有氣無處發,通天的不滿也沒甚用,只能帶著滿腔的怨懟上任去了,好在張娘子與他情意相通,也跟著他去了那苦寒之地。

那時候的邊關苦啊,又加上戰亂不斷,百姓們食不果腹,久而久之民風也變的彪悍了起來,張明府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丞,還是個文弱書生,上頭又有一個本地縣令壓著,怎麼斗的過來?

他在那個時候備受折磨,也看清了世間的冷暖,漸漸地養成了處事不驚,圓滑遊刃的性子,像是一塊尖銳的石子被磨平了稜角。

就這樣過了一年左右,縣衙里出現了一個少年郎君,自稱是因為犯了事,招人陷害被流放過來的,張明府心裡一琢磨,這不和我一樣嗎?都是同病相憐之人啊!

那時候張明府已經學會了看人眼色做事,在縣衙混出了一定的名堂,便明里暗裡照顧了一下這個新來的不良帥,一來二去,兩人成了知己好友。

第三百七十二章:任性

那不良帥雖然身世可憐,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習武之才,他與張明府一文一武,一明一暗,很快將那貪婪的縣令拉下馬來,也將縣城收入囊中,兩人一戰成名,傳聞佳話,提起張明府,必然有那不良帥的一席之地。

永績二年,聖人終於穩住了朝堂,此時朝中人才奇缺,暗中蟄伏已久的張明府終於落入朝廷的眼中,他接到了回到長安的調令。

「竟有這等事?」崔敘來了興致,「我依稀記得兒時確實聽過『張文霍武』之事,只是時過境遷,記不清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