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剛剛離開的半炷香後,一道拖著尾翼的號聲在他的身後響起,直衝天際。
……
桑榆對此一無所知,這裡依舊鬧哄哄的。
台下的秦老說的正是周學官一案,雖然很多地方有出入,但大體還是對的上的,隨著劇情的展開,台下的眾人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跟著他的故事時而激動,時而感嘆。
桑榆支起耳朵認真聽了半響,熟悉的案情讓她夢回大理寺,不知不覺,她都在大理寺辦了一年的案子了。
摺子里並沒有出現大理寺的實際人名,大多以官職代替,她清楚地聽見仵作的名字出現了好幾次,這也算是一種欣慰吧?
秦老似乎是要吊人胃口似的,說到關鍵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都說長安是求學之地,國子監作為一國之大學,能出現這等失誤,屬實叫人有些失望。」
有人附和道:「當年到處都是戰亂,誰能安下心讀書?自然會想些骯髒法子謀利,如今聖人開明,周學官之事斷不會重演。」
「我看還是和地方有關?你瞧咱們江南,多年來在南王的治理下安居樂業,沒聽說有甚大事?」
「你這話說早了,我前兩日聽我外甥的大伯說咱們涇縣出大事了,死了好些人!」
「我也聽說了,說是在宛溪河發現了屍骨,那幾個村子裡的人都說是河神發怒了,說了上頭有人做錯了事,這些人都是用來安撫河神的祭品。」
「哎呦,這話可不能亂說,小心隔牆有耳。」
桑榆覺得不對勁,宛溪河屍骨一案,早已經有了結論,那二十多具骸骨已經可以確定是從旁的地方運來的,談明府這幾日腳不沾地,到處在查線索,就是為了找到這些人到此死在何處。
她記得之前還特意囑咐過談明府,就他千萬小心,在事情真相沒有查清前,一定不對外泄漏半分,怎麼現在看這些百姓的意思,是都知曉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決堤
「此事我也聽說了。」儷娘道:「我有一個好友就住在宛溪河附近的村子裡,她說村子裡已經請了神婆驅邪。」
桑榆便道:「世人畏懼鬼神,可也依賴神佛,遇到這種事奢求神明保佑也是正常的。」
桑榆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可是卻不會對有信仰之人多加干涉,心靈的慰藉有的時候往往能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是啊,都是這樣的。」儷娘道:「當年我在洪州的時候,除了糧食鋪子之外,就數寺廟的香火最旺盛了,百姓們沒了生活下去的動力,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神佛的身上。」
盈娘重重的點了點頭,她也是信佛之人,每年都會抽時間去寺廟上香,捐些香火錢。
「阿娘也信。」桑蓁突然道:「每次阿耶出門,阿娘總要去上幾炷香,請佛祖保佑阿耶平安回來,不過佛祖也有不靈的時候。」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