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理寺斷案實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4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錯。」談明府又抹了一把汗水,「昨日晚間,某已經派人去查看糧倉了,幸運的是糧倉並未受損,某已經派人運糧出來了。」

常平倉,這個「豐年購入,荒年賣出」、用於平穩糧價、賑災濟貧的朝廷機構,廣泛設立於各個州縣,在天災降臨時,往往能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

因為其隸屬於朝廷,決不允許有加價的行為,在商人哄抬糧價的時候,它會成為百姓們最受歡迎的地方,一旦開倉,百姓們心裡就會安定下來。

「不,我說的不是常平倉。」崔敘道:「我是說,開義倉。」

「義倉!」談明府大驚,「開義倉乃是最後的法子,不到十萬火急關頭,不得開啟!」

「現在不正是十萬火急嗎?」崔敘肅聲道:「義倉取之於民,自當用之於命,在這個時候不用,還要等到何時?」

義倉,從名稱上就知道其性質,如果說常平倉是用來穩定糧價的,義倉才是真正用來賑災的,它區別於常平倉的是,裡面的糧食不是買來的,而是百姓繳納上供的,為的就是在大災面前能有所依仗。

這就是所謂的「備荒年」。

「常平義倉斛斗,每年檢勘,實水旱災處,錄事參軍先勘人戶多少,支給先貧下戶,富戶不在支給之限」。

因為其無償性,所以開啟的條件極為苛刻,不但如此,開啟義倉也需要得到朝廷的首肯,再不濟,也得徵得刺史的同意。

「此事茲事體大,某不敢輕易做主。」談明府咬牙道:「若崔寺正執意開倉,某這就派人去一趟宣城,請宣州刺史示下!」

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這樣大的擔子可背負不起,別到最後還要被扣上「私開糧倉、趁災貪污」的罪名。

每年因為救災、賑災被拉下馬的官員還少嗎?

「不必再說。」崔敘從懷中掏出一塊魚符,「你只管去做。」

談明府雙手接過魚符,大驚失色,「這是…… 」

崔敘揮了揮手,「若聖人怪罪下來,某一力承擔,你莫要多慮,只管聽命便是。」

「喏!」談明府恭敬地答應一聲,將魚符送還給崔敘,立刻帶著縣衙的不良人和差役趕去城內。

「你給的是誰的魚符?」談明府一走,桑榆連忙追問,她方才沒有看清魚符上的字,金吾衛的魚符還在她的手裡,這塊又是誰的??崔敘這才有空看了看桑榆,見她滿眼好奇,不見昨晚的疲憊,便將手中的令牌遞給她看,「是南王殿下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