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朱奕霖面對劉星澤心情有點複雜,感覺自己暫時不能平常心對待,既然如此不如彼此保持距離,即便不能成為朋友,也不要相看兩厭。
而劉星澤呢,為人算是比較隨和的,但也不會主動去和別人交好,朱奕霖用什麼態度對待他,他就用什麼態度對待朱奕霖。
……
回到雲來宮沒多久,全國各地就陸續入秋了,不過雲來宮這邊的天氣依然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涼爽宜人。
劉星澤的第二篇論文已經投稿,依然是投給了《夏國農業科技》期刊。
而劉星澤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雖然業內普遍認為非常重要,但實際上並沒有給農業界帶來多大的改變,真正去重視研究的也就是那些搞生態農業的農學家們。
至於說想要真正投入到生產應用中,那就更加是道路漫長而曲折了。
任何一項技術從理論研究到投入生產實踐,都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農業領域可能尤其如此。
在農業領域中,生態農業農業又是小眾,雖然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倡導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但想要讓生態農業成為主流,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農學領域和工業領域還不太一樣,大多數農業從業者是看不懂這樣專業的論文的,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也不太可能專門搞一個研發部門研究學習使用新技術。
農民或者農場主想要學習使用這樣的新技術,很多時候需要政府的農業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專門去對農民和農場主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
但另外一個現實是,農業部門的大多數人,也並不是農學領域的專家,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同樣看不懂論文,也並不能去對論文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評估,
他們往往需要依靠地方或者中央的農業大學、農學研究院所的專家們,他們也需要向專家們去學習新技術,了解新技術,而他們對新技術的敏感性也並不高。
於是這中間的一層層的環節,便讓農業新技術想要得到應用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學習應用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而另外一點則是,改變並不容易。
大多數人是安於現狀的,當農民和農場主們使用原有的技術就可以有不錯的收穫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願意使用不確定後果的新技術,這點在工業領域其實也一樣,甚至可能會更加明顯。
在農業領域,這樣的情況就像是種西紅柿的農民,在正常的情況下,第二年是不會放棄西紅柿改種其他作物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