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知縣便擺擺手, 讓他們退下了。高儉沿著小路向江邊走。這清江船廠沿著運河邊一流排開許多船塢,綿延二十餘里。場內索匠、船木匠、鐵匠、油灰匠有數千人, 再加上供應飯食的工人和家眷, 總數不下萬人, 都在船台和作坊中來回穿梭忙碌。
高儉他們走了一炷香的功夫, 就到了江邊。這裡起了一架新的船台。數以千計的民夫拖著運河中成捆的圓木,喊著號子, 將它們拽上岸。
金九華在岸邊高處指揮, 穿著一件白色的舊布衫, 脖子裡搭著帕子, 腳下穿一雙麻鞋, 望去像是個老實農夫。高儉遠遠望見他, 就笑起來。
金九華轉頭看見他們,連忙跳下來, 三步並作兩步跑到他面前跪了。高儉笑道:「你這打扮,倒很像是打魚的。」
金九華笑道:「督公明鑑, 我好歹還穿著鞋。」
高儉點了點頭,又回頭對船政同知道:「朝廷剛剛下旨,裁撤了清江船務提舉,專設了船政同知,也是為了重啟海船建造,好進擊倭寇。你們都是地方官員,出地出人不可慳吝。」
船政同知一疊聲地答應:「小人絕不敢藏私。這裡都是從漕運船廠那邊調撥的拔尖匠人,又新設了船台。抗倭茲事體大,也是小人的身家性命所在。」
高儉冷著臉道:「這話很好,是臣子本分。辦不好聖上親自交辦的差事,你我只將頭顱遞上去吧。」
幾個人唯唯諾諾。高儉笑道:「你們先下去吧,我再和金公公聊聊這木材供應的事。」
等他們走了,金九華帶著高儉進了旁邊的一座工棚,叫人上了茶水。高儉一飲而盡,才說道:「從四川來的這批木材怎麼樣?」
金九華道:「木材很好,江西等地的杉木沒有川黔一帶深山老林里的結實,海船的桅杆,必得要上等杉木才行。」
高儉點頭道:「海船不比河船,材料樣樣都要上等的。這些木頭,也儘是沿途各府州縣徵用軍士民夫協助拉運,中間勞民傷財便不說了。」
金九華嘆了口氣道:「春夏之交,正是運河漲水的時候,還算容易些。」
高儉往運河裡看了一眼,又一批木筏被拖拽上岸。他笑道:「九華,在這裡吃苦了。」
金九華道:「督公,是我主動請纓的。」
高儉極小聲地說道:「這件事,本就是我面聖時候提起的。造船之盛,首推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南京龍江船廠連年督造寶船。永樂以後,海船漸漸廢弛,船廠造的多是內河漕運船隻。如今海防鬆散,倭寇為患江南,殺傷官兵無數,竟能直逼南京城下。我的建議是守不如攻,當務之急便是重建水師,剿滅倭寇,斬草除根。聖上悚然動容,果然不久就下了聖旨。」
金九華道:「督公主持江南防務,這番話說得入情入理,又有大局。」
他擦了擦汗,低頭喝了口茶。高儉忽然道:「袁姑娘找過我了。」
金九華愣了一下神,險些嗆了水,就將茶杯放下了。高儉道:「她沒跟著陸千戶走,仍留在南京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