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搞發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元宵右手抓著葉如塵,左手抓著顧青辰,「大爹爹,小爹爹。」

小孩子長得快,數月不見,元宵走路說話都流暢了許多,還會唱簡單的兒歌和背詩,不哭時乖得不得了,惹人心愛。

元宵平時睡得挺早,但今日精力異常旺盛,夫夫倆沒有刻意哄著他睡覺,而是一直陪他玩,直到漸漸犯困,等元宵閉上眼葉如塵才去熄了燈。

葉如塵回來的消息迅速傳了開來,不少人上門拜訪,來沾沾探花的喜氣。

只有顧父,聽著探花兩個字就心塞得緊。

葉如塵幫忙捎了聖上的那句話,顧父聽完沉默了一下。

顧父和葉如塵講,因位置特殊,只要逢亂,昌寧必有戰,也正由於社會不穩定,那裡的經濟和教育都不太好。

但偏偏昌寧人口又眾多,所以文人書生並不少。

可即便如此,那裡曾經也出過不少人才,雖沒有狀元,但榜樣和探花各有一名,揚名天下的二甲進士也好幾位。

直到百年前,昌寧鬧了一次□□,遍地餓殍,慘絕人寰,無數百姓家破人亡,背井離鄉。

本就落後的經濟與教育受到重創,書院學堂紛紛關門,甚至連府城最有名的書院都變賣了學田房產,人去樓空,先生學子們四散求生。

饑荒漸漸過去,但其影響延續了幾十年,書院重開,然不復往日,學子數量驟減。

多年之後,昌寧學子數量恢復了,教育水平依然落後,縱然朝廷進行了扶持,並派了不少學官過去,但收效甚微。

畢竟大環境受限,再努力又如何拼得過人才濟濟的燕京府和蘇水一帶。

顧父嘆了口氣,「近百年,莫說一甲,二甲都沒出多少。」

「時運不濟,這個黃仲生怎偏偏趕的正巧,就不能早三年或晚三年嗎!」

顧父問:「黃仲生會試成績如何?」

葉如塵說:「第二。」

顧父詫異,「居然第二?」

「也對。」

顧父點了點頭,自問自答,「太差的話,殿試排榜他的卷子也不可能被閱卷大臣送到御案上。」

過了一會兒又開始罵罵咧咧,「那混蛋一定在看到會試結果時就打定了主意,殿試場上轉一圈,他心中已有思量,故意讓你跑題呢。」

葉如塵沒想到其中還有這些緣故,一個狀元對湘荊不算什麼,但昌寧錯過了或許還會再等上百年。

一個狀元,對昌寧的萬千學子來說是希望也是激勵。

顧父還是憋屈得慌,哼哼道:「可六首狀元容易嗎?莫說百年,三百年五百年都不一定會再有。」

「行了。」

顧母拍了拍他,「都已經過去這麼久了,再想有什麼用?」

在家中停了兩日,葉如塵又到來雲懷書院,拜訪山長和各位先生。

葉如塵到時山長正在講課,一見葉如塵扔下講義就走了,學生們各個伸長了脖子張望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