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搞發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另一方面,則是計劃進一步推行報紙。

隴州民報在外地只是打個幌子,吸引下目光。

畢竟是隴州本地的報紙,內容局限,在其他府城不可能長久賣下去。

顧青辰的主要目的是「有間報社」。

報社想要做大做強,自然不可能就一份隴州民報死磕下去。

趁現在這一行還未興起,他們要抓住時機成立分社,發行新報,打響名號。

「我們的目標是,大燕第一報社!」李福激昂澎湃。

顧青辰勾了勾唇,沒有說話。

第125章 下班回家

最新一期隴州民報首版頭條, 刊登著「同山鐵廠」破土動工的消息。

同山鐵廠的前身為各大小冶鐵鑄造工坊。

自壓水井在各縣定點安裝推廣後,直接上榜隴州百姓最喜歡的生活對象。

這取水當真方便,不少人都想在自家安裝一個。

它結構本就不複雜, 專業人士拆開一看便能仿製, 並且當時為了趕產量, 其圖紙分發到了許多任務坊。

工坊來人詢問圖紙價錢時, 葉如塵一笑置之。

他從沒想過要在這方面獲利,於是派人傳話允許個人鍛造售賣,不收取任何費用,並將詳細圖紙在衙門外公示了半月。

儘管大燕產鐵數量高, 鐵質器具在民間被廣泛使用。

但這麼一大塊鐵疙瘩,工藝步驟不比尋常鐵具, 並且產量緊缺,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也算不上便宜。

即便如此, 壓水井依舊成為了各大小鑄造工坊最火爆的訂單。

雖然貧苦老百姓一時買不起,但城內不少有點積蓄的人家都願意買一個。

有點小貴, 卻也合理,在大家的接受範圍內。

這東西隨便用個幾十年不成問題,性價比夠高了。

問題在於...

鑄造工坊太不給力...

尋常生意一般的工坊突然忙碌起來,緊趕慢趕完成了衙門的單子。

結果一口氣沒歇完,就又迎來大批訂單,不只隴州,還有周邊府城的單。

接單時老闆笑靨如花,轉過身汗流浹背。

需求量太大, 多家鑄造工坊人手不足,訂單直接排到了數月之後。

消息傳到衙門, 眾人一笑而過,唯有葉如塵放在了心上。

之後...

便如這頭條所寫,恭賀同山鐵廠成立!

由衙門牽頭,整合隴州及周邊多家鑄造工坊,官督商辦,實行股份制。

緊跟這條信息後的是招工信息。

鐵廠並非說建就建的,目前才剛選完址開始動工。

這是個大工程,承包鐵礦、擴大經營範圍、按工藝分成不同部門、用「流水線」方式大批量投入生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