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搞發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葉如塵提議,「不如另設院職,區於戶部司農寺,劃田撥地,專供農學研究。」

皇帝採納了此建議,顧父也十分贊成,但說到回京,顧父尚還有幾分猶豫,葉如塵知道他還惦記著在隴州的田莊,顧父近幾年的汗水、精力與成果都在裡面。

「爹,一個人力量有限,若想成大事還需集眾人之力,百家之長。」葉如塵並未多勸,道理顧父也是知道的,回京後,有了朝廷支持,可操作空間大了不止幾倍。

換個角度,雖離京多年,顧家根本到底還是在京城,即便顧父不在意這些,也要考慮顧母和糰子。

況且葉如塵秋日期滿就要歸京述職,屆時若皇帝不再冒新念頭,他說不定就能實現在京當鹹魚的願望。

到時一家人整整齊齊,顧父要麼還是回京,要麼一個人在外。

兩相權衡,顧父很快有了決斷。

如今剛出冬,還未到播種時,上年的研究記錄也做完了。既然早晚要走,現在正是好時候,回京恰趕上好時候。

皇帝當場下旨,設農科府,劃土地千畝,司農業研究,封顧父為農科府卿。

至於農科府的人手,回京再行安排,將會從今年的新科進士和其他各部選調。畢竟做到這一步,自然不會是顧父一個頭帶一群沒讀過書的莊稼漢。

「怎麼這麼突然?」聽到顧父封官要隨陛下歸京的消息,眾人都吃了一驚。

葉如塵簡單做了解釋,大家不甚歡喜,這也是個好消息。

顧父走了,顧母沒有隨行,決定留下來和葉如塵夫夫一起,一來捨不得

小孫孫,擔心夫夫倆忙起來顧不到,二來湍水書院還些事宜未安置好。

顧母第一次正經為人師,對幾個班的小學生傾注了心血,放假前不知哪裡傳出來說明年要換老師,小崽子們哭了好久,把顧母心疼壞了。

......

餘下半年安安穩穩,一切順當。葉如塵的政務沒什麼好苦惱的,正常完成交接即可。

劃新區、辦學院、建工廠、修路等等,雖是他一手帶領隴州走到今天,但也是眾人共同參與一起完成的。

規則已定,流程已順,隴州人才濟濟,即便走了葉如塵,也不會出亂子。

顧青辰將[有間書屋]交給了掌柜李福,有間書屋本就歸陸家書坊,顧青辰只是代管,起了個新名,只隴州一家罷了,如今要走也不想多事便斷得乾淨,左右會有陸家的人操心。

而[有間報社]乃顧青辰一手承辦,雖有陸家參與合作,但大東家是顧青辰,並在各地開有分社。顧青辰年前就選了知心掌柜,又提拔了幾個管事,年後便完全放手,幾個月過去,見一切順當便也安心。

唯一令人有些操心的當屬湍水學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