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苦笑對趙鯉道:「多謝姑娘寬慰。」
說上了話,氣氛緩解了些。
趙鯉道:「你將腳放入江水之中。」
「可暫時遏制漲勢。」
懶婦魚在陸上如山豬,在水中化大魚。
要恢復吳老四初見她時那般,須得水中游一遭。
就像重啟機器。
阿潤聞言,在趙鯉的幫助下艱難移動。
她壓在竹筏上,若坐到一邊,竹筏恐翹起沉沒。
趙鯉扶著她,讓她盡力將腳探出,身子躺平。
如此雖一邊吃水重,但竹筏也不至傾覆。
阿潤腳入江水中,寒涼的江水卻讓她舒服喟嘆一聲。
趙鯉取了被子給她蓋上。
這才坐在她身邊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她亮了一下巴掌大的狴犴腰牌,道:「告訴我,若有冤屈我替你討公道。」
趙鯉的話說得擲地有聲,手上的小腰牌也叫阿潤生出了些勇氣。
她微微側身,依偎在趙鯉旁將故事道出。
阿潤是吳老四後來幫她取的名字。
她本姓於名清,盛京京郊德化鄉人。
於家原來是專門的造鏡官匠。
官匠每月由戶部支米,日給柴米鹽菜。
隆慶初年時翻修宮殿,一個工匠在幹活時倒下暴斃。
經查證,竟是生生餓死。
這些官匠在輪班輸作時得來服役,該撥付給他們的米糧卻是沒見著。
官匠世代承襲地位低微,饑寒窘迫,時有隱冒逃亡。
從此事開始,由沈之行上奏,請將半數官匠放歸民籍,隆慶帝允之。
於家就是那時歸民籍,定居德化縣。
當時同放歸民籍的還有妝奩匠戶楊家。
鏡匠於家和妝奩匠楊家,作官匠常有合作機會,兩家交好,約定於家女阿清和楊家子楊遂在成年後完婚。
放歸民籍後,於家依舊制鏡為生。
但楊家卻不一樣,楊家子楊遂五六歲展現出些讀書的才華。
科舉考試換門庭,是每一個大景百姓的夢想。
楊家傾盡全力要養出一個讀書人,盼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楊遂也算爭氣,十六歲考中了個秀才。
照理說和於家的婚事,因門第要生出些波折。
但楊家老爺子是個守諾的。
即便病重也盯著楊遂將於清娶過門,方才安心咽氣。
於清生得貌美,剛嫁入楊家時也跟楊遂蜜裡調油好過一段時日。
但美貌,是會帶來災難的。
在楊遂的親娘眼中,秀才兒子比太子還金貴寶貝。
就是未來狀元公,要娶官家小姐,飛黃騰達給她掙個誥命老夫人噹噹的。
現在美夢破碎,娶了於清進門,她將一切不順都怪在於清頭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