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歸先生倒也很懂人情事故,寫散文都收著兩分筆力,甚至沒有用自己最為熟悉的題材。但還是那句話,人與人的文學天賦差得實在太大了。人家可能都沒怎麼用力,但對手卻實實在在是一敗塗地,連掙扎的餘地都沒有了。

總之,歸震川一揮而就,滿座傳看文章,一看一個不吱聲。雖然都說文無第二,但差距太大了傻子都看得出來。當著主人的面打臉當然不好,但總不能在這麼多文人的面前裝耳聾眼瞎,胡亂吹捧吧?

再說了,大家都是讀過書的,自然一眼就看出了眼下是什麼個局勢——這種裝x被打臉的套路,不活脫脫就是當年滕王閣序的再版麼?偏偏主人家還同樣姓閻!這種東西搞不好是要進歷史書成典故的,如今跳的太歡,是想著將來當個永垂不朽的小丑麼?

當然,區區一篇散文還不算什麼,官宦人家入仕京華,將來殿試上一決高下,還是要在策論上分勝負的。這一點就是閻家的強項,絕非尋常士人可以僭越了。

「策論就是議論時政,闡述政論,人家有個侍郎叔叔,自是大占優勢了。」穆祺還特意解釋,怕兩人心中存了些什麼:「這樣的優勢,不贏才叫奇怪。」

歸震川默然不語,海剛峰遲疑躊躇,如此沉默片刻,還是海先生小聲開口了:

「實際上,那位張太岳也來參加文會了……」

穆祺:…………

他愕然片刻,居然情不自禁,對閻侍郎生出了一點同情。

·

閻家一口氣吃了兩發滕王閣序同版大招,閻侍郎本人如何想,外界還不得而知,但張太岳的名聲,卻是青雲直上,在京中也流布甚廣了。

同為本朝的ssr,海剛峰就對張太岳議政的言論印象極深,甚至能全文背誦:

「那位張先生說,如今天下多事,宗廟、倭寇、元史案,各項事端紛繁錯雜,難以決斷;但當今聖上慨然英發,卻從來不是優柔寡斷的人。雖然朝中多事,卻必定是快刀斬亂麻,在短時間內一舉定鼎,再無拖延……所以,朝中不日還會有大的風波。」

說到此處,海剛峰也有些猶豫。張太岳在文會中論證得邏輯清晰,條條是道,由不得他不相信。但如今靜下來細細一想,還是深覺不可思議:遷太廟修元史辦海防,每一項都是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艱難政務,哪怕僅僅布置分派,也是莫大的工程;這樣繁重的工程,怎麼可能在倉促之間盡數決斷呢?

治大國如烹小鮮,欲速反不達……難道朝廷不明白這個道理麼?

但穆國公世子驚愕片刻,卻以極為怪異的表情緩緩點頭:

「連這一點都能猜到麼?果然是張太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