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怎麼說呢,就感覺挺無助的。

八股文章的事情不好聊,就只能聊功名上的事。作為聲明卓著的神童,張太岳很明白一個合格的別人家孩子該有的素質,所以只是很謙虛的表示名分天定不敢揣測;並沒有露出凡爾賽的嘴臉。而海剛峰倒是很坦率,直接表明這一次科舉的希望實在不大,恐怕又是白費功夫而已。

這倒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海剛峰的文筆與見識都是上上之選,但惟獨在學派傾向上與官方格格不入。如今科舉取士走的是程朱理學的路子,而海剛峰最為推崇的,卻是紹襲自王守仁心學的「實學」,除了講究「心外無理」之外,還更講求實事求是,關注水利、練兵、修築等實際事務,與虛言「天理」的理學恰恰背道而馳,行文措辭中也常常觸犯禮教的禁忌。這樣的文章,就是風骨再好筆墨再出色,也是絕難入考官法眼的。

海剛峰當然知道自己的這點弊病,甚至世子也委婉的勸解過數次,勸他事有從經亦有從權,先在科舉中稍微順從一點主流,取得功名後再抒發學術理念也不算遲。可惜,海先生從來都是吾道一以貫之的人物,所謂寧向直中取勿向曲從求,當然不願意為了一場考試扭曲自己的志向。既然執意如此,那就是誰也沒有辦法了。

當然,海先生也很豁達,先是鄭重謝過了世子襄助的恩情,又舊事重提,表示願意遵守先前的賭約,到上虞擔任縣令。世子非常高興,連連敬了海先生幾杯酒,又問他有什麼施政的章程,自己一定盡力援手。

海剛峰是辦實事的人,聞言也不推辭,直接開口,說出了自己這幾日以來思慮多次的方略:

「以上虞的局勢,還是要遵照高祖皇帝的囑咐,以訓練民兵為要務。在下的意思,在農閒時訓練一二百人也就夠了……」

世子長長吐出一口酒氣,聞言卻連連搖頭:

「一二百人?太少太少!決計不夠!以我的看法,至少要招募流民發放武器,弄一支七八百的精兵才好。不必擔心手續的問題,浙江和內閣都會行方便的……」

若僅僅保護一個縣城,一二百人也就夠了;但以後世的記載來看,上虞卻分明是倭寇登陸的重要據點,雙方反覆易手的關鍵要害——要守住這樣的要害等待救援,就非得近千的精兵不可!

海剛峰微微一愣,幾乎以為自己聽到了什麼酒醉後瘋話。當然,他倒是不懷疑世子奪權占位在內閣撕資源的本事,也相信地方決計不敢不賣穆國公府的面子……可是,可是近千的精兵,又哪裡是一個小小上虞可以承受的?

養兵練兵是天底下最耗錢的事情。海剛峰打算在農閒時弄一二百民兵,就已經是咬著牙關算了又算,把上虞可能的財政收入給榨了個乾淨;甚至搞不好還得舍下臉皮以強力逼迫當地的豪強地主捐獻,留下莫大的隱患;即使如此,也是勉強才能支持——至於近千定時訓練的精兵,還要人人配備武器?那便是把上虞生吞活剝,也未必擠得出這麼多的油水!

一分錢難死英雄漢,海剛峰不能不開口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